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二十三节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齐国发生饥荒。陈臻说:“国中的百姓都以为您会再次劝说齐王打开棠邑的粮仓来赈济灾民,恐怕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说:“再这样做就成了冯妇了。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擅长和老虎搏斗,后来成了一个善人。有一次他到野外去,有很多人在追赶一只老虎。老虎背依山险,没有人敢迫近它。他们望见冯妇来了,就赶紧快步上前迎接他。冯妇捋袖伸臂跳下车来,大家见了都很高兴,可是那些士人却在讥笑他。”
发:打开。文中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棠:地名,在今山东即墨。
冯妇:人名。姓冯,名妇。后以冯妇喻重操旧业的人。
嵎(yú):山势曲折险峻的地方。撄(yīng):迫近,触犯。
冯妇善于打虎,最终臻于妙境,武士们都向他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善人。有一次众人围住了一只老虎,都不敢上前,这时冯妇来了。他卷起袖子下了车,准备去打。众人都欢喜,士人们却讥笑他。为什么讥笑他呢?讥笑他重操旧业,又干起了打虎的勾当,而把自己做善士的追求放弃了。所以,“再作冯妇”作为一个成语,是指人应该明己见机守义,不应因环境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与原则。简言之,便是不应重操旧业。
孟子说这段话的时候,大概是齐王已不愿意用他,不愿意听他的话了,而孟子自己也知道这个情况,已准备离开齐国了,所以不再逞英雄,不再劝齐王了。
“先时齐国尝饥,孟子劝王发棠邑之仓,以振贫穷。至此又饥,陈臻问言齐人望孟子复劝王发棠,而又自言恐其不可也。”
“疑此时齐王已不能用孟子,而孟子亦将去矣,故其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