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三十二节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说:“言语浅近但意旨深远的,是‘善言’;操持简约而恩泽博大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谈,讲的都是眼前的事,然而道却蕴含其中;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人们的毛病在于舍弃自己的田地,而去耕耘别人的田地——要求他人的太多,而对自己的要求却很少。”
指:意旨,意向。
施:恩惠。
不下带:古代注视人,目光不可低于对方的腰带。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带,腰带。
芸:同“耘”。
这段话很抽象,其要旨是讲君子的修养。
孟子指出,言语浅近而意旨深远的,是善言;操持简约而恩泽博大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谈,讲的都是眼前的事,然而道却蕴含其中;君子的操守,从修身养性开始(守约),却可以平定天下(施博)。孟子是想要强调君子要首先修身养性,从自己做起,从眼前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而有的人自家的田荒了,却认为人家的田没种好,帮人家耕耘田地。这就叫要求别人很严,而对自己很放松,这就是孟子诊断出的有些人的毛病。所以,正常的人应该先种自己的田,求实务本,然后才推己及人,正己而后正人,“修其身而天下平”。
“古人视不下于带,则带之上,乃目前常见至近之处也。举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为言近而指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