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三十四节
[周朝] 孟子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译文

孟子说:“游说诸侯,就得藐视他,不要在意他高高在上的样子。殿基几丈高,屋檐的椽子有几尺长,我得志的话,不会这样做。满桌的美味佳肴,侍奉的姬妾有几百人,我得志的话,不会这样做。尽情饮酒作乐,驰骋射猎,随从的车辆上千辆,我得志的话,不会这样做。他所做的,都是我所不做的;我所做的,都是符合古代制度的,我为什么要害怕他呢?”

注释

堂高:据前人研究,经传当中称“堂高”,一般均指堂阶而言。榱(cuī)题:亦作“榱提”,屋檐的椽子头,今通称出檐。

食前方丈:极言饮食的丰盛。美酒佳肴摆满眼前一丈见方的所在。

般(pán)乐:大作乐,尽情作乐。般,大。

赏析

在本卷第三十三章中,孟子实际上把自己比作尧、舜、汤、武一类人,感叹自己命运不好,未能如愿。本章,孟子毫不掩饰他对当代诸侯的藐视,而且多次说,如果他做诸侯会如何如何。孟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其思想武器就在于“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更何况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由此可见,孟子之所以认为自己是圣人,之所以不把诸侯放在眼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仁德之人,而诸侯不是。他坚信,以仁治天下,必使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