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第十四卷·尽心下·第三十八节
[周朝] 孟子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译文

孟子说:“从尧、舜到商汤,有五百多年,像禹、皋陶,是亲眼目睹而知道尧、舜之道的;至于商汤,则是听到传闻而知道的。从商汤到周文王,有五百多年,像伊尹、莱朱,是亲眼目睹而知道的;至于文王,则是听到传闻而知道的。从周文王到孔子,又有五百多年,像太公望、散宜生,便是亲眼目睹而知道的;至于孔子,则是听到传闻而知道的。从孔子以来到现在,有百来年,距离圣人生活的时代不是很远,距离圣人的家乡如此接近,却没有继承圣人之道的,那也就不会有继承人了。”

注释

莱朱:又名仲虺(huì),商汤时的贤臣。

散宜生:周文王时的贤臣,后曾帮助周武王灭商。

赏析

武王伐纣后,商民族成了亡国之民。商民说,从尧舜到我商人圣祖汤,过了五百年。从汤王到商族灭亡,又过了五百年。那么,再过五百年,商民中必定会出现圣王贤臣,商民族必定会东山再起。这个预言,叫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圣王贤臣,商民族必定会东山再起。这个预言,叫作“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

又过了五百年,出了孔子。商民认为,孔子应了这个“五百之期”。“五百之期”的预言对孔子一生的激励作用仍然是无比巨大的。孔子虽为匹夫,但一生都以尧、舜、禹、汤文武等圣人自许,并做了许多在当时本该由天子做的事,如整理《诗经》《春秋》等。当然,孔子并没有成为商民复辟的工具,他从包括周族圣王文王、武王和周公在内的历代圣贤那里学到了仁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并因此创立儒学,深深地影响了孟子,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

孟子想,当今之世,能当此伟大预言,推行仁政,拯救天下的,除了我孟轲还会有谁呢?但这样的话,他不便明说,所以只得反复感叹:我们离圣人孔子的时代如此之近,离孔子的家乡又是如此之近,但竟然没有继承者!他并不是感叹自己没有继承孔子的仁道,而是感叹自己垂垂老矣,一生已经要完了,竟然没有应这个预言!

本章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是“卒章显志”,是给《孟子》这本书、也是给孟子这个人一生作的总结。

“此言,虽若不敢自谓已得其传,而忧后世遂失其传,然乃所以自见其有不得辞者,而又以见夫天理民彝不可泯灭,百世之下,必将有神会而心得之者耳。故于篇终,历序群圣之统,而终之以此,所以明其传之有在,而又以俟后圣于无穷也,其指深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