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暮雨,烟雾氤氲,微露云端的乱峰互相偎依。站在巫山县城楼上,遥望楚阳台,想象楚襄王梦与神女相会的情景。春光明媚之中,宫府的仪仗队行进,盛装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走去。被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对影自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隔断了眺望京城的视线,但乡愁却越过千山万水飞向神州。有贬谪之地的地方官摆酒接风、欢宴公堂。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美人容颜娇艳,香气氤氲馥郁。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
醉蓬莱: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二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变体。
瑗叇(àidài):云气浓重之貌。宋玉《高唐赋》记楚王昼寝高唐,梦见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阴,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高唐:战国时楚王在云梦泽中所建的高台。
朱翠:朱颜翠发,本是形容女子的美貌,这里代指美女。
画戟:涂画彩饰的戟,是古代的仪仗用物。
靓(Iiàng)妆:指盛装华服的女子。
都会:指州治所在。
投荒:贬谪放逐到偏荒之地。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吊影:对影自怜,形容孤独,唯影相伴。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去天尺五:以距天之近而言地势之高。汉代民谣:“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神州:指京城。
中朝:朝中。
舞裀(yīn):舞衣。
杜宇:即杜鹃。传说古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
不如归是:相传杜宇死后思念故乡,化为杜鹃,啼叫着“不如归去”,声音悲苦。
该词上片开头以一“对”字领起,以三句十二个字,描画出一幅烟雨迷潆的峡江之图。早晨的云蒸霞蔚,黄昏的烟尔靠霏,群峰攒立相倚,就笼罩在这云烟雨丝之中,透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正与作者贬谪途中的怅惘忧郁的心情相谐。而这里又巧妙地糅进宋玉《高唐赋》中的词语“朝云”和“暮雨”,在客观的景色描写中更添上一层梦幻的色彩。由是而引出下面二句:“巫峡高唐,锁楚官朱翠。”巫山十二峰,神女峰最高,相传是神女所化。而词用一“锁”字,便将这美丽的神女禁闭于高峰之上,越是美丽,越是孤独。再联想到楚国屈原以香草美人比喻高洁的文学传统,“锁”字里也寄寓着作者正直而遭遇贬黜的身世之叹。“画戟迎春”三句,宕开而写奉节城中那欢迎的仪式,喧哗热闹,华丽贵重,虽然是一片盛情,却让作者不禁叹息:“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下片是从叹息而转出,又非直陈忧思,而是遥想到达黔州之后,山愈高,势愈险,而距中原更远。“万里烟水”隔断眺望的视线,却隔不断绵绵的乡愁,越过千山万水而飞向神州。接下五句又作回宕,再写眼前的接风酒宴,用词华美富丽,极写醉舞欢腾,满堂香气,声歌盈室,一派热烈。而唯有宴会所接待的客人却在内心里咀嚼着人生凄苦的滋味,“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感一时格外强烈,以至于酒散更阑,夜不能寐,听着那杜鹃一声一声地到天明,直唤着“不如归去”,声声都落在作者的心里。
全词将贬谪路上的忧郁与途中偶遇的欢迎放在一起描写,透射着一些人生的荒诞意味。上片与下片又各以三层意思分说,在忧愁思乡的心情抒写中央以热烈欢迎的场面铺陈,似是阴郁之中一时闪出的亮色,而唯此亮色,更加照见作者内心的孤寂与郁闷。
广西《昆仑月》诗刊编委黄宝华《宋词鉴赏辞典上》:上下两片都分三个层次,先写悲情,然后折入欢快场景的描写,最后又转入悲情的抒发,而上下两片又写法各异,不使雷同。
《醉蓬莱·对朝云叆叇》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所写的一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