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黄:伏羲氏与黄帝之并称。伏羲氏即古帝太昊。
典坟:《三坟》、《五典》之省称。《左传·昭公十二年》:「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正义引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此泛指各种古代「皋夔益稷禹」句:皋陶,虞舜之司法官。夔,虞舜之典乐官。益,即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禹欲让位于益,益避居箕山之北。稷,即后稷,虞舜时之农官。禹,虞舜之治水官。
间然:非议,异议。《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
孔宣:即孔宣父,古代对孔丘之尊称。《新唐书·卷十五·礼乐志第五》:「(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给户二十以奉之。」
百篇:《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张铣注:「如此之类,惣有百篇,此略举之。」后因为《尚书》之代称。
游、夏:子游(言偃)与子夏(卜商)之并称。二人为孔子之学生,均长于文学。三国魏·曹子建《与杨德祖书》:「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信:原作「言」,据蜀本、卢本、杨本、何义门校改。
顾予:一作「愿子」。
出处:出仕与退隐。《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利吾已:一作「利吾己」。
伊尹:名挚,又名阿衡,说商汤以王道,被委以国政,佐汤为相。事详《史记·殷本纪》
名为宾:《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成子实疏:「然实以生名,名从实起,实则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