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䓖,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喷喷的香气扑向面孔。
人们自有他们的好儿好女,你为什么那样地忧心忡忡?
一片片秋兰青翠茂盛,嫩绿叶片中伸出着花的紫茎。
满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忽然间都与我致意传情。
我来时无语出门也不告辞,驾起旋风树起云霞的旗帜。
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
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带,我忽然前来又忽然远离。
日暮时在天帝的郊野住宿,你等待谁久久停留在云际?
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头,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
远望美人啊仍然没有来到,我迎风高唱恍惚幽怨。
孔雀翎制车盖翠鸟羽饰旌旗,你升上九天抚持彗星。
一手直握长剑一手横抱儿童,只有你最适合为人作主持正!
秋兰: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秋天开淡紫色小花,香气更浓。古人以为生子之祥。
麋芜(mí wú):即「蘼芜」,细叶芎䓖,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以下六句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迎神所唱。
华:原作「枝」,《楚辞考异》引一本作「华」。王逸《楚辞章句》释此句为「吐叶垂华」,则本作「华」,今据改。
袭:指香气扑人。
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谓。
夫:发语词,兼有远指作用。
㠯(yǐ):同「以」。
荪(sūn):溪荪,石菖蒲,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贵者,诗中指少司命。
何以:因何。
青青:借为「菁菁」,茂盛貌。以下三节为少司命所唱。
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妇女。
忽:很快地。
馀:我,少司命自谓。
目成:用目光传情,达成默契。
儵(shū):同「倏」,迅疾的样子。
逝:离去。
君:少司命指称大司命。
须: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结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这样问。此句后原有“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王逸无注。《考异》云:“古本无此二句。”按:“与女”二句与《河伯》中二句重复,当是由《河伯》所窜入,今删。
女(rǔ):汝。
咸池:神话中天池,太阳在此沐浴。以下二节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晞(xī):晒干。
阳之阿(ē):即阳谷,也作旸谷,神话中日所出处。
美人:此处为大司命称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间受祭,所以大司命这样说。
怳(huǎng):神思恍偬惆怅的样子。
浩歌:放歌,高歌。
孔盖:孔雀毛作的车盖。
旍(jīng):同「旌」,翠旍,翠鸟羽毛装饰的旌旗。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此处指天之高处。
抚:持。
竦(sǒng):肃立,此处指笔直地拿着。
拥:抱着。
幼艾:犹长幼。王叔师注:「幼,少也;艾,长也。」唐·白乐天 《画西方帧记》:「无贤愚,无贵贱,无幼艾。」
正:主也。
此篇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灵子)与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对唱。其末云:「荪独宜兮为民正」,则末一节为男巫之唱词。那么,第一节(有「荪何以兮愁苦」句)也应为男巫所唱。由歌词内容看,二、三、四节为少司命唱词,五、六节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因为此篇演唱同前一篇是连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场,故再没有下神、迎神的话,但此一篇的宾主关系与上一篇相反。上一篇后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此篇开头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来赞颂少司命。从情绪的承接来说,前篇少司命反覆表现出愁苦的心情,故此篇开头大司命说:「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一方面是对少司命这个爱护生命的女神的烘托,另一方面也暗示此祭祀为的是求子嗣。《尔雅翼》云:「兰为国香,人服媚之,古以为生子之祥。而蘼芜之根主妇人无子。故《少司命》引之。」《政和证类本草》也说芎䓖根茎可以入药,治「妇女血闭无子」。所以说,这两句不仅更突出了诗的主题,也反映了一个古老的风俗。
少司命一开始就赞叹的也是兰草,同样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满堂兮美人,忽独与馀兮目成」,是说来参加迎神祭祀的妇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儿好女,对她投出乞盼的目光,她也回以会意的一瞥。她愿意满足所有人的良好愿望。她同这些人既已「目成」,也就没有愁苦了。她看了祭堂上人的虔诚和礼敬,心领神受,「入不言」而「出不辞」,满意而去。她乘着旋风,上面插着云彩的旗帜。对于她又认识了很多相知,感到十分快活;而对于同这些人又将分离,感到悲伤。这是将人的感情与神相通,体现出女神的多情。下面一节则是女神说自己的服饰和离开祭堂的情形。「荷衣兮蕙带」同大司命的「云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比起来,带有女性的特征。「夕宿兮帝郊」是说自己离开后将去的地方。《札记·月令》孔颖达正义引《郑志》,简狄被以为禖官嘉祥之后,「祀之以配帝,谓之高禖」。则由之转化而来的少司命宿于帝郊,也是有原因的。「君谁须兮云之际」是反过来回问大司命的话。
第五、六节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先是回答少司命的问话:「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头,在阳阿之地晒发。因为一直等你不来,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临风高歌。」第六节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况,描绘出一个保护儿童的光辉形象:她一手笔直地持着长剑,一手抱着儿童。她不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护儿童之神。「荪独宜兮为民正!」事实上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少司命的崇敬与爱戴。
清·蒋龮在《山带阁注楚辞》:《大司命》之辞肃,《少司命》之词昵(这里的「昵」当指男女之间的亲呢关系)。
明·杨慎《升庵诗话》:(忽独与馀兮目成)曲尽丽情,深入冶态。裴铡《传奇》,元氏《会真》,又瞠乎其后矣。
明·周拱辰《离骚草木史》:「悲莫悲」二语,千古言情都向此中索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