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人
[宋代]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译文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遊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遊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注释

思远人:词牌名。双调,五十一字,仄韵。晏小山创调。《钦定词谱》:「调见《小山乐府》,因词有『千里念行客』句,取其意以为名。……此词亦无别首宋词可校。《词律》云:『前后段第二句、第五句「念」、「寄」、「旋」、「为」四字皆用去声。』」

红叶:枫叶。

黄花:菊花。

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

就砚旋研墨:眼泪滴到砚中,就用它来研墨。

别来:别后。

红笺:女子写情书的信纸,是红色的。

赏析

词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馀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遊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遊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东野《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全词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自然,不事雕琢却也真切感人。此外,词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用泪水将信笺的红色冲掉来写女子的伤心,不仅别出心裁,还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将思念描写得更为形象具体,也更能感动人。

评析

这是一首闺中念远怀人词。开首句以「红叶黄花秋意晚」起兴,暗寓闺中人悲年华消逝之忧愁,故思念千里外的爱人,云来雁去,不见来信。又无处可寄音书。离愁别恨,如是之深。触发出泪弹不尽,无尽泪水滴入砚池,纵无处递笺,仍要挥笔摅怀,一派痴情,无以自控。此时墨泪交莹,滴洒不止,红笺湿透,彩色褪尽。墨耶、泪耶、情耶?浑化难分,凄楚欲绝。此词最妙之处在于写「泪」。词中先写泪珠弹淌,衬写相思之苦,还是常事;而以泪研墨,已属异态,以泪和墨作书,更是奇想;不说红笺因泪水湿褪颜色,却说是情深而使红笺无色,则尤见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