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灼艾帖》,纸本,册页,纵25cm,横18cm,行楷书,6行69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帖中“见发言”的“发”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所谓“灼艾”,即针灸。
关于欧书特点,苏轼评价说:“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李东阳在帖后的诗跋中称赞欧书“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无”。
此帖曾经项元汴、安岐、江德量鉴藏。清安岐《墨缘汇观上编》著录。
李东阳题跋: 醉翁常恨作书难,道是撑船上急滩。毕竟晚年多自得,尽留风韵与人看。 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无。——崔礼部杰得欧公真迹,闲为之三复居玩,因题之二绝。正德己巳正月六日,后学李东阳。
欧阳修《灼艾帖》,纸本,册页,纵25cm,横18cm,行楷书,6行69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帖中“见发言”的“发”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所谓“灼艾”,即针灸。
关于欧书特点,苏轼评价说:“公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李东阳在帖后的诗跋中称赞欧书“宋代书家自不孤,当时只许蔡君谟。若将晋法论真印,此老风流世亦无”。
此帖曾经项元汴、安岐、江德量鉴藏。清安岐《墨缘汇观上编》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