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七章
[周朝] 孔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另一译法】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注释

弘毅:弘,广大。毅,强毅。非弘大强毅之德,不足以担重任,行远道。

仁以为己任:仁,人道。仁以为己任,即以人道自任。

死而后已: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而任务仍无完成之日,故曰死而后已。

本章以前共五章,皆记曾子语。首记曾子临终所示毕生战兢危惧之心。次及病革所举注意日常容貌颜色辞气之微。再记称述吾友之希贤而希圣。以能问于不能,是弘。大节不可夺,是毅。合此五章观之,心弥小而德弥恢,行弥谨而守弥固。以临深履薄为基,以仁为己任为量。曾子之学,大体如是。后两章直似孟子气象,于此可见学脉。:

赏析

“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曾子此处所言“士”,译为读书人比较恰当。

曾子所言,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心弥小而德弥恢,行弥谨而守弥固。孔子生时,即以推行仁政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但他没有看到自己的理想国。曾子继之,自觉任重道远,有此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