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第九章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有丧者之侧进食,从未饱过。
【另一译法】孔子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为什么会这样?
丧者,是指有亲属刚刚去世,其心必哀戚,甚至吃不下饭去,孔子在他旁边吃饭,自感于我心有戚戚焉,恻隐之心一动,饭就吃不饱了。
哭,指吊丧。如今城市死了人,往往开个追悼会,亲朋好友戴朵白花,在死者的遗体前来个三鞠躬,死者就被拉走火化了,仪式非常简单。在古代,可不这样,儒家提倡“丧尽礼, 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弟子规》)人死之后,亲朋好友要到死者家中吊丧,今日之农村,此风俗依旧,如我的老家聊城,孝子们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名叫“哭丧棒”。《三国演义》里也有一章,《柴桑口卧龙吊丧,耒(lěi)阳县凤雏理事》,说的是赤壁之战以后,周瑜金疮迸发,不幸英年早逝,在东吴似乎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周瑜是被诸葛气死的。诸葛亮为继续巩固孙刘联盟,消除误解,毅然冒险到东吴吊丧,可见吊丧之礼之重。吊丧是比较讲究的,除了繁琐的仪式外,有时还要诵读祭文,表扬一下死者,表达一下自己因死者的逝去而给自己带来的悲痛。一般老百姓文化不高,可能写不出祭文,则会一边涕泪横流,一边在口里念叨“你(指死者)让我怎么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