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现代] 金庸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注释

无俗念:词牌名。原词牌名为《念卢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该词名唤《无俗念》是出自长春子丘处机之手,只因于百花之中最爱梨花,并认为梨花之美,令人见而忘俗。金庸留《无俗念》三字是因觉笔下小龙女一人之美,令人见而忘俗。

琼苞:花苞的美称。宋李清照《玉楼春》词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烂银:灿烂如银,此处形容梨花与前文所提到的月皆是雪白闪亮。

浑似:完全像。宋孙光宪《更漏子》词之六有言,“求君心、风韵别,浑似一团烟月。”宋范成大《泊湘江鱼口滩》诗云,“潇湘浑似日南落,岳麓已从天外看。”

姑射真人:《庄子·逍遥游》有言,“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五代王周《大石岭驿梅花》诗云,“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岐。”宋苏轼《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有言,“海边逢姑射,一笑微俯首。”

灵秀:秀美。

谁信道:谁料到。宋葛立方《雨中花·睢阳途中小雨见桃李盛开作》词云,“谁信道,佳声著处,肌润香匀。”宋罗椿《酹江月·贺杨诚斋》词云,“前日登高谁信道,寿酒重浮茱萸。”

群芳:各种花草。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有言,“是桃李二物,领袖羣芳者也;其所以领袖羣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

同列:同一班列、同等地位,亦指地位相同者。《商君书·错法》有言,“同列而相臣妾者,贫富之谓也。”

仙才:道教谓成仙者的资质。晋郭璞《游仙诗》,“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卓荦:超绝出众。《后汉书·班固传》有言,“卓荦乎方州,羡溢乎要荒。”李贤注有“卓荦,殊绝也。”晋左思《咏史》诗之一有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有言,“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洞天:道教称神仙的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后常泛指风景胜地。唐陈子昂《送中岳二三真人序》有言,“杨仙翁玄默洞天,贾上士幽栖牝谷。”

清绝:清雅至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四·茉莉》有言,“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绝者,谓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赏析

且论原词。

上片写梨花开放的时间、风姿、周围的环境。前两句点出梨花开于晚春的寒食节前后,“春游浩荡”表明是芳草萋萋、漫天飞花的暮春季节。“白锦”二句,以白锦和白雪比喻梨花的洁白无瑕与香花烂漫的盛开模样,反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象真实而鲜明。“静夜”至上片末,写梨花开放的环境,暮霭沉沉天地阔的静夜里,梨花悄悄地绽放在月光溶溶的夜色中。“冷”字,生动地烘托出宁静、微寒的夜景,使读者想到曹雪芹的“冷月葬花魂”。人间与天上都溶浸在皓月与花色交织而成的氛围中,月光皎洁、花似雪明,给人一种高洁、脱俗的感受。

下片前三句用典,继续以“天姿灵秀”的姑射真人来比喻梨花,《庄子·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这三句就是用这典故,这位神人,修养已经达到神化难测的境界,暗写梨花的冰清玉洁与静若处子的仙姿。“万化”诸句写作者的体会与想法。由上句的“神人无功”,这位藐姑射山神人虽有大功,却无意于求功,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志向;作者又由梨花的清高绝俗、不与群芳同伍,感慨世俗之人未能欣赏,就好像俗人对作者的清高傲骨未能赏识。毕竟,世人多醉我清醒,这种不食人间烟火、超尘拔世的清凉境界,也只有能进入洞天福地修行的有道者,才能心领神会。此词虽是咏物,实即咏自己,这正是文人咏物词的寄寓手法。此词把梨花独特超群的气质,写得生动鲜明,让人有清新脱俗、灵秀异常的感觉,虽结尾不免落入谈道论教的范围,但仍不失为一首佳作。

词人所选取的歌咏之物,往往是个人内在性情与艺术风格的表征,因此该词原词作者丘处机歌咏浩气清英、仙材卓荦的梨花,可以看出其清新脱俗的风格、灵秀异常的神人气息,而表现于作品中,则呈现了清拔脱俗的风格特色。

若于此言而论之金庸,何处异矣?书中小龙女之高洁,岂非作者之高洁?是以,便道金庸那高洁而超尘拔世之志,于人于书,都已实现。

金庸将原词略作修饰,以切合小说的意境,却改得甚好。因此道金庸小说的诗词改得比梁羽生小说中自撰的诗词更具意境神韵,金庸还将“灵虚宫梨花词”数字删去,其所塑意境依然超尘。

原词“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金庸改之为“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本来所言为每一年之“寒食梨花时节”,但赴金庸手上,硬生生将“寒食”与“梨花”分开,就将重点由“寒食”移到“梨花”上面去了。丘处机年年春游,专拣在寒食时节,显然是为了寒食而游,而恰巧在寒食遍逢梨花,因此寒食出游是主,兼赏梨花为宾。金庸将逗号轻一挪移,就变成了为梨花而游,实是神来之笔。至于断句不同,节奏感就很有不同,则各有千秋。

其次,以“苞”代“葩”亦有深意。“玉树琼苞”,即有含苞待放之意;“玉树琼葩”,则是已开之花,实在不合丘处机初次邂逅小龙女时候之意态。当时的小龙女正是“含苞待放”的小美人。

随其,“意气舒高洁”有意气舒展之意,自又不及“意气殊高洁”之与下文“不与群芳同列”互相呼应。殊者,即特别,说小龙女的意气特别高洁。丘处机咏这梨花在与“万蕊”、“群芳”相比是仍觉其特别高洁。

“万化参差”中的万化原是说万物化生的道理,金庸改为“万蕊参差”,即以“蕊”表花,以梨花为仙人。其实丘处机原词的用意是由观赏梨花,从而想及万物化生之道矣。

评析

该词原作作者乃南宋末年的一位道学名家丘处机,道号长春子。其《无俗念》咏梨花,此词表面上虽是咏物——梨花,实则是作者借不食人间烟火的梨花,以寄托自身的超尘拔世之志。

而金庸这首《无俗念》词,所咏非是梨花,而为自己笔下一名女子——小龙女。金庸将原词副标题“灵虚宫梨花词”数字删去,此外对原词所改仅有四处,但所传达之情,却已与原词大相径庭。

辑评

于《总论金庸》一书中曾有讨论,主拿之较金庸小说与梁羽生小说中诗词之意境。所评金庸抄此词抄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所得结论乃是金庸之“抄”,远胜于梁羽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