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宋代] 柳永
天阁英游,内朝密侍,当世荣遇。汉守分麾,尧庭请瑞,方面凭心膂。风驰千骑,云拥双旌,向晓洞开严署。拥朱轓、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吴王旧国,今古江山秀异,人烟繁富。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棠郊成政,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且乘闲、孙阁长开,融尊盛举。
注释

天阁:即尚书台,宋时为尚书省。此指朝廷。英游:指才德出众的人。

内朝:周时的三朝之一,与外朝相对而言。此指宫廷之内。密侍:皇帝身边的亲幸之臣。

荣遇:荣耀的际遇。

汉守分麾:意谓奉旨出任州官。麾,旌旗之蜀,作指挥用。

尧庭请瑞:意谓受到皇帝的委任和得到为官的凭证。尧庭,指朝廷。瑞,符信。《周礼》郑玄注:“人执以见曰瑞。瑞,符信也。”

方面:指一方的军政事务。心膂:心和膂(脊骨)都是人体重要部分,因以喻亲信作为骨干的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入作心膂,出为爪牙。”

双旌:唐节度使初授,辞兵部之日,赐双旌双节。(见《新唐书百官志外官》)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鸟羽作竿饰的旗。

“向晓”句:意谓拂晓时,威严的官署门扉打开。

朱轓:此指贵者所乘之车。轓,车两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遮蔽尘泥。《汉书景帝纪》:“令长吏二千石车朱两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来暮:意指称颂地方官吏。《后汉书廉范传》载:廉范调任蜀郡太守。旧制为防火灾,禁止百姓夜间点火做工。廉范到任后撤销禁令,命百姓储水严防。百姓称便,作歌称颂他:“廉叔度(范),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后即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吏的典故。

吴王旧国:指苏州。春秋吴国建都于此,故云。

甘雨车行:即甘雨随车。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百里嵩字景山,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遽,甘雨辄澍。东海、祝其、合乡等三县父老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后甘雨随车成为称颂地方长官德政的用语。

仁风扇动:谓仁惠之政如和风吹拂。《晋书袁宏传》:“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柳宗元《阳城遗爱碣》:“昔公之来,仁风扇扬。”

雅:甚。安黎庶: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棠郊成政:施行惠政。《诗召南甘棠》赞颂周召公巡视南国,在郊野棠树阴下听讼断案。后因以棠阴、棠郊为惠政。

槐府:即槐厅,宋时学士院中的厅名。旧传居此阁者多入相。

孙阁:孙氏府宅。本指三国时吴国孙氏之府第。此指贵人府第。长开:意谓广纳贤能之士。

融尊:和乐之宴。

赏析

为了仕途的进取,柳永有时不得不走干谒求进的道路,以歌功颂德的词作投献给高官厚位之人,希求博得青睐,获取升迁。这首《永遇乐》就是一首投献之作。据薛瑞生考证,此词乃庆历七年(1047年)柳永在苏州时,献给苏州太守滕宗谅的。(参见本词“辑评”)此时,柳永已步入晚年。

如果说柳永在这首词里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并不为过。他先赞新任的苏州太守是朝廷中才德出众的人才,是皇帝身边受亲幸的臣子,受到当世荣耀的际遇。奉旨出任地方最高长官,是受到了皇帝的委任,带着代表朝廷的符节,是苏州这一方军政事务的骨肱之臣。然后他渲染太守到任时的仪仗气派:“风驰千骑,云拥双旌”,上任伊始就打开威严的官府大门。同时他的来临受到了百姓们极为热烈的拥戴和称赞:百姓们簇拥着他华贵的车骑,“喜色欢声”,“处处”唱着赞颂的歌。谀词声中结束了词的上片。

这位苏州太守,上有皇帝的宠信,下有百姓的拥戴,可说是占尽了“天时”与“人和”而只欠“地利”了。于是过片开头,从“地利”落笔。作为“吴王旧国”的苏州,“今古江山秀异,人烟繁富”。至此,天时、地利、人和铺设齐全,笔锋一转,进入人事德政的赞扬上。先赞太守的德政如“甘雨车行”,如“仁风扇动”,使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再预祝太守因政绩非凡,不久定将召回朝廷另委重任,至此赞谀之词已到极致,于是最后一韵两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作意:敬请这位太守广招贤能之士,把希冀乞求之意隐隐地透露出来。

已是晚年的柳永,作着摇尾乞怜之态,可见他始终不曾忘怀于名与禄的追求,也可见这位曾经自诩“白衣卿相”的浪子性格中那卑微的一角。我们自不必去因此而责备近千年前的古人,只可从更多的方面认识到柳永的悲剧。

柳永填此词也是大用了一番匠心的,他层层写来,分毫不乱;篇终点题,含而不露。他大量运用典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且不说滕公初到任,尚无实绩可言,不如此又将如何;只说典故本身,古朴典雅,极其适合投献之作,写来端庄郑重,谀而不谄。但无论如何,柳永在此,使词这种形式,带有了“应制”的“官场”意味。尤为可悲的是,据《姑苏志守令表》记载,这位滕太守到任不久即辞世西归,柳永的一番苦心亦是付之东流了。

辑评

薛瑞生《乐章集校注》:此词亦为投献词,投献对象当为既有天章阁官衔又有战功之苏州太守。查明成化《姑苏志守令表》,自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至仁宗嘉祐年间先后为苏州守者二十馀人......符合“天阁英游”、“汉守分麾”者唯滕宗谅一人而已......欧阳修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之《偃虹堤记》谓“滕侯”(即滕宗谅)时仍在岳州,《姑苏志守令表》载滕于庆历七年(1047年)到任,不久即卒,故知此词写于庆历七年(1047年)无疑。(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