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dì)杜:即孤立生长的赤棠树,此处为《诗经·唐风》篇名,是先秦时代唐国(晋国)华夏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九句。诗作写了一个流落街头的流浪者,这位流浪者境遇窘迫,举目无亲,亦无人问津,显得凄惨无比,让人读罢备感沉重。
《蔡宽夫诗话》:……然则人亦有事非当用,而炉锤驱驾,若出自然者。杜子美 《收京》诗,以“樱桃”对“杕杜”,“荐樱桃”事,初若不类,及其云:“赏因歌杕杜,归及荐樱桃”,则浑然天成,略不见牵强之迹。如此乃为工耳。
《唐诗归》:钟云:典致(“赏应”二句下)。
《唐诗镜》:《收京》数首多血诚语、忧喜所至,如写家事。
《杜臆》:“归及荐樱桃”,(刘)须溪云:“不言宗庙,而颠覆之感,收京之事俱见,非虚点缀点。”“杂虏横戈”,谓回纥,吐蕃以兵相助。
《唐宋诗醇》:一喜一痛,忠爱之诚蔼然而见。
《唐诗别裁》:此还师之诗(“赏应”句下)。此收京而为事后之虑也。恐虏横、臣骄,复成蹂躏扈之势。反词致讽,言外可思(末句下)。
《杜诗镜铨》:此首预拟。是时王师复二京,围安庆绪于邺城未下,故言方春必可平贼,正值樱桃荐庙之时,盖预期之也。末后一转,尤见挚情切虑。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是时九月收京,今云“春”,云“归”,及“荐樱桃”,不知何也?二句着“春”字增情,又用生出第四意,“归及”句最婉倩。张乾一口;结是空际语,意旨飞动。
《唐宋诗举要》:吴曰:英壮(“杂虏”句下)。吴曰:杜公诗无论言忧言喜,皆有至情流露,感切心脾。此至性也。
《收京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当是至德二载(757年)十月杜甫在鄜州时所作。其中第三首诗写对收复两京事后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