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
[唐代] 杜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簷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注释

倏忽:一作「归到」。

此身:一作「且应」。

辑评

《石林诗话》: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语。

《杜工部草堂诗话》:《萤雪丛书》:老杜诗词,酷爱下「受」字,盖自得之妙,不一而足。如「修竹不受暑」、「轻燕受风斜」……诚用字之工也。然其所以大过人者无它,只是平易,虽曰似俗,其实眼前事耳。

《唐诗广选》:有态(「轻燕」句下)。范元实曰:杜有喜用字,如「修竹不受暑」「吹面受和风」及「轻燕」句受字,皆入妙。老坡尤爱「轻燕」句,以为燕迎风低飞,乍前乍却,非「受」字不能形容也。

《杜诗说》:「轻燕」句,宋人所极称。上句之工秀,人未见赏。鸥去人还,故久浮不动也。

《唐诗镜》:应手处觉其谈笑而成。

《唐宋诗醇》:杨德周曰:「微风燕子斜」,正与此同看,咏之不尽,味之有馀。

《唐诗别裁》:鸥燕性情形态,以「静」字、「斜」字传出(「轻燕受风斜」句下)。

《杜诗镜铨》:末四自伤自解,不堪多读,亦有随遇而安之意。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评选读本》:评:起二最隽语。八句「受」字法,最婉。

《诗境浅说》:杜诗三用「受」字,「轻燕受风斜」、「修竹不受暑」与「野航恰受(两三人)」句,皆善用「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