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唐代] 杜甫
【其一】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其二】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其三】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开坼渐离披。
【其四】
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
碾涡深没马,藤蔓曲藏蛇。
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
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
【其五】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其六】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其七】
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其八】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
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瞝。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
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其九】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其十】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
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译文

【其一】

以前我不认识来南塘的道路,今日才见识这里的第五桥。

名贵的园林依傍着涔涔绿水,一丛丛野竹直上青霄。

仿佛与谷口的郑子真旧日相交,一同游览濠梁。

平生为了寻找幽境胜景,从来就不怕路途遥远。

【其二】

百顷水潭上春风荡漾,夏天里树木千重,郁郁青青。

树上水果压枝低,树叶相连,隐蔽着莺巢。

把活鲜的鲫鱼切成银丝煲脍,用碧水涧傍的香芹熬成香羹。

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饭啊,哪里是在陕西的柁楼底下用餐呢?

【其三】

戎王子花远来万里,何年何月告别月支故土?

异国绝域的珍贵花儿,如今在你的清水池塘四周滋生开放。

汉使张骞当年都不曾把这花带回,真是徒然到了月支一回,连神农也不知道有这样美妙的鲜花。

可惜的是这鲜花经过露凋雨打,真是绿肥红瘦,日益消损。

【其四】

高高的绿竹在舍旁连成一片,稀疏的篱笆下花儿凋零,落英缤纷。

碾米的碾涡深深可以装下骏马,藤蔓弯弯足以隐藏蛇虫。

我虽然工于写词作赋,可是没有任何经济效益,估计去山林隐居的日子也不远了。

不如把诗书典籍全卖了,和你一起隐居算了。

【其五】

园中的水塘如沧江涌来,假山是开采的碣石堆成。

风儿吹折了绿笋,枝枝下垂;雨儿催肥了红梅,朵朵绽开。

银子做的指甲是弹筝所用,随身佩带的金鱼小饰品可以用来换酒喝

兴致高昂,无须洒扫庭院,大家随意坐在莓苔上喝喝酒吧。

【其六】

高高的山岩的石阶上狂风吹扬起白雪,细一看,原来是云门上流下的瀑布在怒吼。

酒醒了就想在竹簟上睡上一觉,衣单天冷想穿绵衣。

山野的老人来看做客的我,并我送河鱼,不要一分钱。

此处淳朴可爱,不亚于陶渊明的桃花源。

【其七】

小枣树下一片灰蒙蒙的寒云色,茵蔯与春藕共香。

生菜又脆又美味,坐在树下的布单上吃生菜,颇感阴凉。

野鹤清晨即出,山中的精灵在白天都躲藏了起来。

石林邻近蟠龙水晶宫,方圆百里,茫茫苍苍。

【其八】

回忆起游玩杨柳渚的情景,曾经也在定昆池飞马驰骋。

醉来把玩青青的荷叶,狂欢之中把白巾小帽也给丢失了。

看到那撑船的小伙子就想起郢中的船夫,他们熟悉水性如同江南的吴儿。

我们一直坐着饮酒,看斜阳落下秦山,游玩江湖兴致依然不减。

【其九】

你的床上书堆成山高,连接屋顶,阶前庭院绿树袅袅飘拂云烟。

你身为将军却不好兵黩武,你的儿子真是块读书的料。

微风吹来,恰好为你醒酒,静夜无事,听听吟诗颂词。

你把细葛布衣挂在萝薜藤上,中天凉月如秋水洒满大地,一片雪白。

【其十】

我一想到要回家的日期,心里就很不爽,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一辈子作客。

出得门来,溪中流水潺潺;回首一顾,山上白云婀娜,总也放不下留恋的情怀。

想这几天灯前乱舞自娱,酩酊后的歌声倾吐了我的心声,可是有谁怜悯。

只有老郑老何你哥儿俩跟我知心知肺,我们约定,下次不管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一定旧地重游!

注释

【鹤注】郑虔膺博士之命,在天宝九载。以诗中第五首考之,是公未定官时游此,当在十一二载间。《东方朔传》:窦太主曰:“回舆枉路,临妾山林。”注:“园中有山,故言山林。”《通志》:少陵原,乃樊川北原,自司马村起,至何将军山林而尽,其高三百尺,在杜城之东,韦曲之西,俗呼为塔陂。

其一:

不识南塘路①,今知第五桥②。名园依绿水③,野竹上青霄④。谷口旧相得⑤,濠梁同见招⑥。平生为幽兴⑦,未惜马蹄遥⑧。:

(首章领起,乃未至而遥望之词。上四,何氏山林。下四,陪郑同游。自塘至桥,桥畔有园,园中有竹,层次如画。谷口,指郑。濠梁,指何。赵汸曰:何于郑为旧交,因而并招及己,但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游,非轻赴人招也,说得曲折微婉。《杜臆》末拈幽兴,为十首之纲。)①《世说》:祖逖曰:“昨夜复南塘一游。”此借其字。

【朱注】许浑诗云:“背岭枕南塘。”意亦在韦曲左右。②《通志》:韦曲之西有华岩寺,寺西北有雁鹜坡,坡西北有第五桥。张礼《游城南记》:第五桥,在韦曲西,以姓得名。③《世说》: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魏文帝诗:“菱芡覆绿水。”④庚肩吾诗:“野竹交临浦。”梁王训诗:“石桥通小涧,竹路上青霄。”⑤谷口,用郑子真事,注见首卷。⑥《庄子》:庄子与惠子,同游壕梁之上。吴论:“园以水胜,故称濠梁。”陶潜诗:“山泽久见招。”⑦陈子昂诗:“山深兴转幽。”⑧《盘中诗》:“何惜马蹄归不数。”赵汸曰:凡一题而赋数首者,须首尾布置,有起有结,每章各有主意,无繁复不伦之失,乃是家数。观此十章,乃后五章,可见。

王嗣奭曰:山林与园亭异。依山临水,连村落,包原隰,涵樵渔,王右丞辋川似之,非止一丘一壑之胜而已。合观十首,分明一篇游记,有首有尾,中间或赋景,或写情,经纬错综,曲折变化,用正出奇,不可方物。

吴门顾氏曰:首章言马蹄,四章言没马,八章言走马,盖此游有马无舟,故舵楼疑越,刺船思郢,乃虚拟舟揖之趣,非实事也。黄生曰:首章叙入何郑,他人不免费手,此能引古为喻,语不繁而意已明,何等简净。

其二:

百顷风潭上①,千章夏木清②。卑枝低结子③,接叶暗巢莺④。鲜鲫银丝鲙⑤,香芹碧涧羹⑥。翻疑舵楼底⑦,晚饭越中行⑧。:

(二章,志林中景物之胜。首二为纲,三四承夏木,五六承风潭。末乃触景而念昔游。风潭覆以夏木,见其萧森可爱。【朱注】卑枝接叶二句,古人所谓叠韵诗。食有芹卿,乃初到而留饮,末云晚饭,盖至暮而留宿矣。):

①庚信诗:“交柯乍百顷,擢木或千寻。”黄希曰:潭,当是广济潭,在万年县。祖孙登诗:“风潭如佛镜,出溜似调琴。”②《汉书·货殖传》:“山居千章之萩。”注:“大树曰章。”陶潜诗:“夏木独森疏。”③方氏疑“卑”、“低”二字犯重,然古人亦所不避。太白诗云“玉窗青青下落花”,“下”、“落”两字不免犯重,但“下”就窗前言,“落”就花片言,亦自有别。《列子》:“鸿鹄高飞,不集卑枝。”孙擢诗:“晚花犹结子。”④周景式《孝子传》:“三荆同株,接叶连阴。”⑤银丝,鲜鲙之色。碧涧,芹草所生。《洛阳伽蓝记》:王肃至魏,饭鲫鱼羹。《酉阳杂俎》:南孝廉善斫脍丝,缕轻可飞。⑥《吕氏春秋》: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说文》:“楚葵,水芹也,今水中芹菜。一名水英。”谢灵运诗:“铜陵映碧涧。”⑦庚信诗:“翻疑承毒水。”南方大船,尾有舵楼。仲长统诗:“微风为舵。”⑧公年二十时,曾游吴越。

其三:

万里戎王子①,何年别月支②。异花来绝域③,滋蔓匝清池④,汉使徒空到⑤,神农竟不知。露翻兼雨打,开拆渐离披⑥。:

(三章,记林间花卉之奇。首记花名,次记花种。五六承异花,见其可贵。七八承滋蔓,怜其易谢。张骞不携此种,故曰空到。《本草》弗载其名,故曰不知。《杜臆》开拆,顶露翻。离披,顶雨打。)①《本草》:日华子云:独活,一名戎王使者。戎王子,当是其类。《朱子语类》:未知何种。鹤曰:加一“戎”字,言其来自戎中,犹云戎菽、戎葵。《杜臆》:人竞珍之,故犹称“戎王子。”胡夏客曰:外国王子入居内地,携有其土异花,何将军得其种也。此说“戎王子”是借人称花。②《汉书注》:月支,西域外国也。《旧唐书》:肃州酒泉郡,汉月氏国地。氏,音支。③《水经注》:水侧生异花。李陵书:“出征绝域。”④《左传》:“无使滋蔓。”王俭诗:“兰生已匝苑。”《子虚赋》:“游于清池。”⑤《史记》:汉使至。⑥宋玉《九辩》:“奄离披此梧揪。”初疑第五句“空”字上不应用“徒”字,后见《许彦周诗话》作“汉使惭空到”,但“惭”字又下得太实。杨升庵云:古人用字,有不嫌重者,《左传》:“十年尚犹有馀臭。”“犹”即“尚”也。《书经》:“弗遑暇食。”“遑”即“暇”也。据此,则“徒”“空”不妨连用矣。若实字便不当叠用,太白《怀张子房》诗“我来圯桥上”,却是言桥桥,可乎?

其四:

旁舍连高竹①,疏篱带晚花②。碾涡深没马③,藤蔓曲藏蛇。词赋工无益④,山林迹未赊⑤。尽捻书籍卖⑥,来问尔东家⑦。:

(四章,羡林傍幽僻之致。上四写景,下四叙情,上四以整炼为工,下四以萧疏见致,俱有章法。没马是实事,藏蛇是想像。《杜臆》:公献赋不售,故欲卖书买宅,乃愤激之词。此云晚花,七章言清晨白日,见其次第。)

①《汉书》:高祖适从旁舍来。②梁简文帝诗:“晚花栏下照,疏萤簟上飞。”③《庄子》:“输碾地。”《西京赋》:“当足见碾,值毂被轹。”此言碾辙底陷处,水漩成涡,偶举所见以入诗,如“坏道哀湍泻”亦然。《杜臆》谓园木周围曲绕,状如碾槽之涡。④萧琛诗:“奕奕工辞赋。”古诗:“虚名复何益。”⑤未赊,言不远。《魏志》:蔡邕见王粟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家书籍文章当尽与之。”⑥捻,指取物也。⑦《邴原传》:原游学诣孙崧,崧曰:“君乡里郑君,学者之范模也,君乃舍之,所谓以郑君为东家丘也。”原曰,“以郑君为东家丘,以仆为西家愚夫耶。”王筠诗:“微步出东家。”东家,指何氏。

其五:

剩水沧江破①,残山碣石开②。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③。银甲弹筝用④,金鱼换酒来⑤。兴移无洒扫⑥,随意坐莓苔⑦。:

(五章,见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饮,在四句分截。言此间穿池垒石,特大地中剩水残山耳,其势之雄阔,足以破沧江而开碣石。烹笋摘梅,园中佳品。弹筝换酒,将军豪兴。故复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殷勤。申涵光曰:起语近纤,五六太板。)

①《唐书》有残膏剩馥之句。隋炀帝诗:“日落沧江静。”②庚信《谢滕王启》:“蒲桃绕馆,始开碣石之池。”③本是风折笋而绿垂,雨肥梅而红绽,乃用倒装句法耳。沈佺期诗:“园槿绽红艳。”④古诗:“十五学弹筝,银甲不曾卸。”以银甲作指甲,取其有声。⑤《晋书》:阮罕为散骑常侍,常以金貂换酒。《唐·车服志》:佩鱼始高宗朝,武后改佩鱼为龟。中宗初,罢龟袋,复给鱼。杨慎曰:高宗初,用佩鱼,以鲤为李也。武后改用龟,龟属玄武也。杜诗“金鱼换酒来”,此时仍用鱼矣。李白《赠贺知章》云“金龟换酒处”,盖系往时旧物耳。卢照邻诗:“金貂有时须换酒。”⑥《后汉·陈蕃传》:薛勤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⑦庚信赋:“细草横阶随意坐。”《天台山赋》:“践毒苔之滑石。”王嗣奭曰:通首散漫写去,无起束呼应,另是一格。亦缘十首自有大起结,此首如中联也。又曰:银甲二句,见其好客而贫。何本武人,而风致不减贺季真,尤为难得。

后人沾丐杜诗,皆成佳句。杜有“春色醉仙桃”句,陈简斋云:“暖日薰杨柳,浓阴醉海棠。”杜有“红绽雨肥梅”句,范石湖云:“梅肥朝雨细,茶老暮烟寒。”各见脱化之妙。

其六:

风磴吹阴雪①,云门吼瀑泉②。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野老来看客③,河鱼不取钱④。只疑淳朴处⑤,自有一山川⑥。:

(六章,状山林高寒,而美其淳朴,亦四句分截。风磴而吹阴雪者,乃云门之吼瀑泉也,以下句解上句。盖夏本无雪,飞瀑遥溅,乍疑是雪耳。酒醒方思卧簟,而衣冷反欲装绵,言夏日阴森也。野老看客,馈以河鱼,即此见风土淳朴,与他处不同。【洪注】“另有一山川”,暗用桃花源事。):

①鲍照诗:“既类风门磴。”②孔融诗:“高明跃云门。”《山海经》:“庐山有瀑布泉。”③应劭《艺文志注》:“年老居田野,相民耕种,故称野老。”丘迟诗:“野老时一望。”④《淮南子》:“河鱼不得明目。”晋乐曲:“酤酒不取钱。”⑤《亢仓子》:“政省则人淳朴。”⑥陶潜诗:“山川一何旷。”

其七:

栜树寒云色①,茵蔯春藕香②。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③。野鹤清晨出④,山精白日藏⑤。石林蟠水府⑥。百里独苍苍⑦。:

(七章,记山林物产,而叹其景幽,亦四句分截。茵蔯之脆,得生菜而加美。栜树之阴,展食单而倍凉。次联分顶,野鹤晨出,言其超旷,山精昼藏,言其深邃。百里之内,独见苍苍,甚言石林之高耸,非谓何林有百里也。此云晨日,下二章言晚、言夜,次第又相联络。):

①棘乃小枣,棘下铺单,颇无佳致,当是栜树。《诗正义》:“白色为栜,赤栜为桋。”郭璞曰:“赤栜叶细而岐锐,白栜叶员而歧大,木也。”陶潜诗:“寒云没西山。”②《本草》:茵蔯,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③赵氏以单为铺地之单,乃布单也。邵氏以单为盛器之章,乃竹筐也。谓方曰笥,圆曰箪。朱氏从前说。郑望《膳夫录》:韦仆射巨源,有烧尾宴食单。④《世说》:“昂昂如野鹤之在鸡群。”秦嘉诗:“清晨当引迈。”⑤《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庚信诗:“山精镂宝刀。”⑥石林,丛石如林也。《楚辞》:“焉有石林。”《述异记》:汉沔会流处,岸上有石,铭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传李斯刻此石。⑦江淹诗:“山气亘百里。”梁萧统诗:“渐见岫苍苍。”王嗣奭曰:公恣意冥搜,触目成趣,粗亦成精,近不遗远,随意命笔,变幻生动如此。

其八: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①。醉把青荷叶②,狂遗白接■③。刺船思郢客④,解水乞吴儿⑤。坐对秦山晚⑥,江湖兴颇随。:

(八章,因水府而旁记游迹。上四实景,下四虚摹。山林胜游,留连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经过。折荷脱巾,醉时狂态。刺船解水,走马而思泛舟也。):

①曹植诗:“走马长楸道。”《唐书·安乐公主传》:尝请昆明池为私沼,不得,乃自凿定昆池。张礼《游城南记》:池在韦曲之北。定昆池,既在韦曲之北,杨柳渚亦当在其傍。②《西阳杂俎》:魏郑公悫,取大荷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传吸之,名碧筒杯。按:池有荷叶,醉中把此为戏,顾氏以为饮器之名,非是。汉《招商歌》:“青荷昼偃叶夜舒。”③《晋·山简传》:时人歌曰:“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白接■,白巾也。《尔雅注》:“白鹭翅上有长翰,江东取为接■。”④王洙曰:郢客善操舟,吴儿善泅水。《庄子》:刺船而去。山涛诗:“刺船莲花浦,郢客思遨游。”郢,乃楚之都。⑤解水,识水性也。谢朓诗:“吴儿未习水,歇笑轻波澜。”⑥梁高爽诗:“坐对空寂宇。”秦山,即终南山。诸家以上六句为追叙旧游,非也。此游本在夏时,而把荷解水亦正言夏日事,岂指平时游历耶。诸章言鲜鲫香芹,言绿笋红梅,言生菜食单,言醉把荷叶,知园中留饮非一日矣。此章所忆经过兴会,盖同属游园事也。

其九:

床上书连屋①,阶前树拂云②。将军不好武③,稚子总能文④。醒酒微风入⑤,听诗静夜分⑥。絺衣挂萝薛⑦,凉月白纷纷⑧。:

(九章,宿何园而记其韵事。上四见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属赋,起不好武。次句属比,起总能文。【顾注】五六乃倒装,本言风入而酒醒,夜分犹听诗也。诵诗者,必何氏子弟。【赵汸注】微风凉月,不作对耦,转换开阖,意态无穷,此所谓大家数也。)①《南史·萧恭传》:“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②《世说》: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车骑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③《颜氏家训》:汉郎颜驷,自称好武,更无事迹。《归去来辞》:“稚子候门。”④《前汉·贾谊传》:诸生于是以为能文。⑤《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嵇康诗:“微风动袿。”⑥静夜分,夜中分,出更漏也。魏文帝诗:“静夜不能寐。”《周礼》:“以星分夜。”《韩非子》:“夜分而闻鼓新声者。”⑦薛荔女萝,见《楚辞》。岑文本诗:“雕楼网萝薛。”⑧王融诗:“壁门凉月举。”言月穿萝薜,影著絺衣者纷纷零落也。张正见诗:“纷纷白雪绮窗前。”刘会孟谓将军好文,亦见世变,《杜臆》谓此治终乱始之机,皆非也。

明皇好大喜功,致将帅开边启衅,黩武而殃民。公诗“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盖伤之也。何将军不好武,正与邀功生事者有别,少陵岂肯讥之耶?宋、明之世,以将不知兵而亡,天宝之时,以将好用兵而乱,事势不同,未可概论。刘之谬于说诗,往往如此。:

其十:

幽意忽不惬①,归期无奈何②。出门流水住③,回首白云多④。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⑤?只应与朋友⑥,风雨亦来过⑦。:

(十章总结,乃出门以后情事。首二惜别之情,三四别后之景,五六回忆前事,七八豫订重游。幽意不惬,为迫于归期耳,两句起势突兀。舞曰自笑,歌曰谁怜,无复林中豪兴矣,故须再过以慰寂寥。朋好,指郑广文。钱谦益曰:八句之内,势变多端,尺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杜老不容易放笔如此。)

①江淹诗:“寂寞幽意长。”《世说》: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意思甚不惬。②宋之问诗:“归期多年岁。”《庄子》:“为之奈何。”③《易》:“出门同人。”庾信诗:“画水流全住,图云色半轻。”④刘显诗:“回首望归途。”左思诗:“白云停阴冈。”⑤刘攽曰:古人多歌舞饮酒。张燕公诗云:“醉后欢更好,全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话总成诗。”李白云:“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环。”今时舞者,必欲曲尽奇妙,又耻效乐工艺,益不复如古人常舞矣。古人重歌诗,自隋以前,南北旧曲颇似古,如《公莫舞》、《丁督护》,亦自简淡。唐来,是等曲又不复入听矣。近世乐府为繁声,加重叠,谓之缠声,促数尤甚,固不容一唱三叹也。⑥沈约诗:“心从朋好尽。”⑦《杜臆》:风雨,用《谷风》诗语。卢元昌曰:公自留赠崔子后,还乡整旆,故山兴浓。贫交之叹,白丝之悲,既有慨乎言之。何将军于衰马困顿时,独有濠梁见招之举,得非城东种瓜之客,灞陵射虎之人欤?宜公于游览之下,记叙特详也。

评析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初夏。这十首诗主要抒写杜甫与广文馆博士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的情景和感受。

以下是仇兆鳌《杜诗详注》对组诗各章的评析。

首章领起,乃未至而遥望之词。上四,何氏山林。下四,陪郑同游。自塘至桥,桥畔有园,园中有竹,层次如画。谷口,指郑。濠梁,指何。赵汸曰:何于郑为旧交,因而并招及己,但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游,非轻赴人招也,说得曲折微婉。《杜臆》末拈幽兴,为十首之纲。

二章,志林中景物之胜。首二为纲,三四承夏木,五六承风潭。末乃触景而念昔游。风潭覆以夏木,见其萧森可爱。朱鹤龄注:卑枝接叶二句,古人所谓叠韵诗。食有芹卿,乃初到而留饮,末云晚饭,盖至暮而留宿矣。

三章,记林间花卉之奇。首记花名,次记花种。五六承异花,见其可贵。七八承滋蔓,怜其易谢。张骞不携此种,故曰空到。《本草》弗载其名,故曰不知。《杜臆》开拆,顶露翻。离披,顶雨打。

四章,羡林傍幽僻之致。上四写景,下四叙情,上四以整炼为工,下四以萧疏见致,俱有章法。没马是实事,藏蛇是想像。《杜臆》:公献赋不售,故欲卖书买宅,乃愤激之词。此云晚花,七章言清晨白日,见其次第。

五章,见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饮,在四句分截。言此间穿池垒石,特大地中剩水残山耳,其势之雄阔,足以破沧江而开碣石。烹笋摘梅,园中佳品。弹筝换酒,将军豪兴。故复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殷勤。申涵光曰:起语近纤,五六太板。

六章,状山林高寒,而美其淳朴,亦四句分截。风磴而吹阴雪者,乃云门之吼瀑泉也,以下句解上句。盖夏本无雪,飞瀑遥溅,乍疑是雪耳。酒醒方思卧簟,而衣冷反欲装绵,言夏日阴森也。野老看客,馈以河鱼,即此见风土淳朴,与他处不同。

七章,记山林物产,而叹其景幽,亦四句分截。茵蔯之脆,得生菜而加美。栜树之阴,展食单而倍凉。次联分顶,野鹤晨出,言其超旷,山精昼藏,言其深邃。百里之内,独见苍苍,甚言石林之高耸,非谓何林有百里也。此云晨日,下二章言晚、言夜,次第又相联络。

八章,因水府而旁记游迹。上四实景,下四虚摹。山林胜游,留连累日,故柳渚昆池,亦皆经过。折荷脱巾,醉时狂态。刺船解水,走马而思泛舟也。

九章,宿何园而记其韵事。上四见主人儒雅,下四言夜景清幽。首句属赋,起不好武。次句属比,起总能文。

十章总结,乃出门以后情事。首二惜别之情,三四别后之景,五六回忆前事,七八豫订重游。幽意不惬,为迫于归期耳,两句起势突兀。舞曰自笑,歌曰谁怜,无复林中豪兴矣,故须再过以慰寂寥。朋好,指郑广文。钱谦益曰:八句之内,势变多端,尺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杜老不容易放笔如此。[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