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竹枝
[唐代] 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注释

冷烟:一作「水烟」。

晴鸟:一作「暗鸟」。

辑评

《唐诗解》:冷烟斜月之景,《竹枝》悲咽之声,即寒猿暗鸟尚不胜情,况可使愁人听之耶?

《唐贤小三昧集》:浓至语不让梦得。

《古唐诗合解》:斜月向西,风景凄然之候(「白帝城头」句下)。猿鸟闻其悲唱,俱不胜情而一时啼唤,然则愁人听之,当何如凄怆乎(末句下)?

《竹枝》:

宜质而不俚,方入古调。:

《历代诗法》:当前领悟最切。

《诗式》:首句「冷烟低」,言不朝即暮之时也;二句「月向西」,言风景凄然之候也。两句为三句伏根,盖此时唱《竹枝》,其声不能不悲凉矣。三句拍上故岀然,「咽」字炼。四句言猿鸟闻此悲声,犹且欲啼,人听之更何以堪。具此两层意思,但说猿鸟一层,不必明言人何以堪一层,而自含在其中。此因物以寄兴,最能含蓄者也。按《竹枝》宜质而不俚,此为古调。〔品〕悲凉。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乃专咏竹枝词之声。首句唱「竹枝」之地。次句唱「竹枝」之时。后二句言唱至最凄咽处,峡口之寒猿暗鸟,同时惊起而啼,异类皆为感动,极言其音调之悲。王渔洋诗「断雁哀猿和竹枝」,殆本此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