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蔗庵”:广信书院本作“独坐庶庵”,玆从四卷本乙集。
蔗庵:指郑汝谐,字舜举,号东谷居士,浙江 青田人。他力主抗金,稼轩称他“老子胸中兵百万”。郑汝谐在信州建宅院,取名“蔗庵”,并以此为号。《青田县志·人物志》:“郑汝谐,字舜举,绍兴丁丑进士。颖悟贯洽,出入五经,权衡诸史。辛稼轩见之,曰:‘老子胸中兵百万。’丞相洪景伯荐于朝,孝宗书于御屏曰:‘郑汝谐威而能惠。’授两浙转运判官。时两浙苦旱,举行荒政。转江西转运使。……入为大理少卿,持公论释陈亮。历官吏部侍郎。既老,以徽猷阁待制致仕。自号东谷居士。居乡多惠爱,邑人生祠之。”元·郑陶孙《论语意原跋》:“曾大父东谷先生,宋 绍熙初,由江南西路提点刑狱迁转运副使,会帅府诸台适皆阙官,躬佩五司之印而总听之,曾不知其为烦剧也。暇则诣学,亲为诸生讲析疑义。未几被召。”《南涧甲乙稿·卷一·题郑舜举蔗庵》诗:“吾州富佳山,脩竹连峻岭。……岂知刺史宅,跬步閟清景。古木盘城隅,石径幽且迥。……郑公闭阁暇,独步毗庐顶。曰‘此气象殊’,逍遥步方永。唤客倒清樽,燃薰煮奇茗。庭空无一事,宾吏绝干请。……”据知蔗庵为郑氏居第,在上饶城隅一山巅。
玄:指道家学说。
《参同契》:书名。东晋·葛洪《神仙传·卷二·魏伯阳》:“魏伯阳者,吴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其说似解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反作阴阳注之,殊失大旨也。”。名《参同契》者,谓以《周易》、黄老、炉火三家相参同,归于一方,是为丹经之祖。契,大道也。
禅:指佛家的禅宗学说。
不二门:佛家语,即“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佛教谓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在诸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也。《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默然不应。殊曰:‘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不二法门也。’”后喻为惟一的门经和方法。
“玄入《参同契》,禅依不二门。”句:静参佛、道两家哲理。
细看:四卷本作“静看”。
隙中尘:唐·刘禹锡《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下视生物息,霏如隙中尘。”
先到:四卷本作“先老”。
闻知:四卷本作“闲怜”。
懒是真:唐·杜甫《漫成二首·其二》:“近识峨嵋老,知馀懒是真。”
“病笑春先到,闲知懒是真。”句:谓病时最知暖春之先至,闲中方识疏懒之真趣。
提壶:鸟名,盖以鸣声而得名。宋·王禹称《初入山闻提壶鸟》诗:“迁客由来长合醉,不烦幽鸟道提壶。”宋·梅尧臣《禽言》诗:“提壶卢,沽酒去。”
“百般啼鸟苦撩人。除却提壶、此外不堪闻。”句:任他众鸟啼声恼人,我自独喜“提壶”,谓一醉忘世。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别集》:禅悦逍遥,悠悠世路,谁可与语。
《南歌子·独坐蔗庵》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稼轩的词作之一。独坐蔗庵,静参玄禅,乃见隙光照处万尘飞舞,始觉人世处处纷扰不定。上阕阐发哲理,下阕转而抒情。“病笑”两句,体验深切。众鸟啼鸣,亦人世纷扰之意,而独喜“提壶”者,可令人一醉忘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