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
「常山道中即事」:四卷本丙集作「常山道中」。
常山:县名,宋属衢州,即今浙江常山县。县境内有常山,绝顶有湖,亦曰湖山。亦衢、信间往来必经之路,所谓「岭路」也。
煮:四卷本丙集作空格。
人过:四卷本丙集作「声过」。
稼轩于嘉泰三年(西元一二〇三年)以朝请大夫、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南宋·张淸源《会稽续志·卷二·安抚题名》:「帅守姓名前志止于嘉泰初元李公大性,今自嘉泰三年辛公弃疾以后备录于左。辛弃疾以朝请大夫、集英殿修撰知,嘉泰三年六月十一日到任,当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召赴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