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 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不道:不想,不料。
他:指轿儿。
伊:第三人称代词,此指词人所思者心目中的他。
船儿:指卖唱女子所乘的小船。
「热后、眠后」:「后」为语助词,与「啊」同。唐五代王周《问春》诗:「把酒问春因底意,为谁来后为谁归。」
上阕极言相离相思之苦。「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对偶整饬,如平地起高楼,突兀而起,在黄昏日暮,眼前所见重叠起伏绵延不断的山若隐若现犹如内心千千万万难以排遣的愁情恨意。以山象征愁,气氛渲染得极为浓重。三四句以怨恨的语调出之。词人南归短短十年辗转几任,一直无法实现其心中宏伟抱负。如今又是人在羁旅,眼望中原,更添愁恨。路边行人言说我的轿儿太宽,影响其正常行走。在词人看来,是行人遮挡住视线,让他看不到那化作万万千千恨意的重山。更见出恋情之深与分离之苦,隐寓今后会面之难。
下阕从设想对方现在的情状这一角度下笔,全系心理描画,设想虚拟之辞。起句「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转移词意,从陆路写到水路,日晚泊船喻词人如小船四处飘泊、停靠。煞拍表面写因天气炎热而难以入睡,实写其内心因壮志难酬而久久难眠。词人一想对方今宵船泊何处,二想对方热不成眠,三想无人为之打扇。「三想」依次层进,愈想愈深细,关心备至,体贴入微,亦是情意痴绝之辞,更为具体地表现了作者对恋人的关切。连对方怕热不能成眠,不能成眠而又无人为其打扇都设想到了,可谓情意缠绵,想念痴绝。
前半阕写离别之怨、离别之恨,设为许多无理之辞,看似怪奇,但对爱人的真挚感情不啻如同从心田冲决释放,显得非常自然。后半阕从女性角度设想别后男子的生活情态,三个设想,依次而递,层层加细,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柔韧细腻心理和对爱人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的至情。本词作为稼轩词中少见的抒发婉约感情的词篇,在揭示女性特有的隐微难明的心理上显得很有特色。
《南歌子·万万千千恨》是宋代大词人辛稼轩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从女性的角度来写,通过几句问句,将一个痴情的挂念爱人的女子刻画的栩栩如生。全词以一「恨」字贯穿词意,下阕三问三答,依次推进,关心备至,体贴入微,情意痴绝。语言通俗易懂,脍炙人口。
上阕「前前后后山」,以山喩愁。主人公说:前前后后的山就似那万万千千的愁。旁人说我轿儿宽,却不知道这宽宽的轿,却遮得难以望见他。下阕「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知他热后甚时眠?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又担心船系哪边,又担心他热得睡不著,又担心没人给他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