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
[宋代] 辛弃疾
鼓子花开春烂熳,荒园无限思量。今朝拄杖过西乡。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
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白头陪奉少年场。一枝簪不住,推道帽簷长。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李后主词名《谢新恩》。贺方回词有「人归落雁后」句,名《雁后归》。韩涧泉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李易安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名《庭院深深》。《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叔旸《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子年《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此外,还有琴高、郭景纯、陶岘(Xiàn)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子建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按《临江仙》调起于唐时,惟以前后段起句、结句辨体,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成绩词为主,无别家可校。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子澄词为主,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李后主词之前后换韵、顾夐(Xiòng)词之结句添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六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徐昌图词为主,而以向芗林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贺方回词为主,而以晏小山词之第二句添字、冯正中词之前后换韵、后段第四句减字、王逐客词之后段第四句减字类列。盖词谱专主辨体,原以创始之词、正体者列前,减字、添字者列后,兹从体制编次,稍诠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他调准此。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柳屯田演为慢曲,《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临江仙》,今照《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

「鼓子花开春烂熳」句:《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卷七·本草衍义》:「旋花曼生,今河北、京西、关陕田野中甚多。……世又谓之鼓子花,言其形肖也。」宋·吴虑臣《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记诗·鼓子花开也喜欢〉》:「王元之谪齐安郡,民物荒凉,殊无况。营妓有不佳者,公作诗曰:『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然《唐抒情集》记朝士在外地观野花追思京师旧游诗云:『曾过街西看牡丹,牡丹未谢即心阑,如今变作村田眼,鼓子花开也喜欢。』盖王刊定此诗耳。」

桃叶渡:宋·郭德粲《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桃叶歌三首〉》:「《古今乐录》曰:『《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隋书·五行志》曰:『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桃叶》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隋晋王广伐陈,置将桃叶山下,及韩擒虎渡江,大将任蛮奴至新亭,以导北军之应。子敬,献之字也。』」注:「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白头陪奉少年场」句:唐·白乐天《重阳席上赋白菊》诗:「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