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清代] 纳兰性德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译文

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黄花城:在今北京怀柔境内。纳兰扈驾东巡,此为必经之地。一说在五台山附近。

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称。南朝梁陆佐公《新刻漏铭》:“六日无辨,五夜不分。”注引《汉旧仪》:“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栈(zhàn):栈道。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

平沙雁:广漠沙原上之大雁。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与《烷溪沙·薑女庙》等或为同时之作。词全用白描,但朴质中饶含韵致,清奇中极见情味。黄花城奇异的景观,作者无聊赖的心绪跃然纸上。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地区凌晨的景色。“五夜”二句谓落了一夜的雪,五更天色欲明之时,雪已经堆得与栅栏相平了。“西风”二句紧扣上文,所以要“看”,是由于积雪的寒光,使人误以为天色已明;“披衣”是由于西风劲吹,寒气袭人。

下片“对此”二句,又与“看”字关联。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雪,无边无际,不觉令人百感交集,不住叹息。“何时旦”句用提问表明此时尚未天明,刚才只是误以为天明罢了。最后二句,又是对“何时旦”这一问题的答覆。星光渐淡,大雁开始起飞,离天明也不远了。“平沙”当然是指“平于栈”的积雪。遣词造句都有着落,前后互相呼应,行文十分绵密。

通篇只描写景物,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词人用开阔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情感,将环境的空旷凄凉映照在情感上,将大的环境空间叠加在深沉而复杂的小的情感上,给人呈现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

评析

《点绛唇·五夜光寒》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上片描写边塞景色,下片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词采用白描的手法,情景交融,朴质中饶含韵致,清奇中极见情味。

辑评

当代学者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此词写月照积雪,雁起平沙,而人立西风之中,独对茫茫长夜茫茫大地,表达了一种空旷寂寞之感。情景相生,颇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