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寄严荪友
[清代] 纳兰性德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
注释

严荪(sūn)友:即严绳孙。严绳孙(公元1623年-公元1702年),号藕渔,又号藕荡渔人,江南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被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修《明史》,不久充日讲官,迁右中允,又不久即告别官宦,回归故里,杜门不出,以书画著述终老。著有《秋水集》,小令特佳,清逸幽婉而时见冷隽藏锋。

藕荡桥:严荪友无锡西洋溪宅第附近之桥,荪友以此而自号藕荡渔人。

钓筒(tōng):插在水里捕鱼的竹器。

苎(zhù)萝:苎萝山,在浙江省诸暨市南,传说西施就住在这座山下。

五湖:指太湖一带的水面,传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携西施泛舟五湖,悄然而去。

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

茶灶:烹茶的小炉灶。

从容:镇定不慌张。

短墙:矮墙。

银杏:即白果树,又名公孙树。

高阁:放置书籍、器物的高架子。

玉兰:花木名,落叶乔木,花瓣九片、色白、芳香如兰、故名。

画眉:指汉张敞为妻子画眉之故实,喻夫妻和美。

芙蓉:指严氏故乡无锡的笑蓉湖(在无锡西北,又名射贵湖、无锡湖)。

评析

《浣溪沙·寄严荪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十六年时所作的一首词。此篇作法别致,即全从对面写来,不言自己对友人的怀念,而写对方归隐之放情自乐,更加倍地表达出思念友人的情怀。

这首词词人从想象出发,满怀深情地描绘了南归故里的友人严绳孙的生活场景,从藕荡垂钓、五湖泛舟,到执笔挥墨、烹茶品茗,无不彰显着友人的隐逸生活,描绘出友人怡然自得、自在陶然的情态。

上阕开首一句,言荪友过着隐逸高致的生活,桥边垂钓,五湖泛舟,自在陶然之极。“埋”字表现出欣于垂钓,陶然忘机的沉醉情形,让人生出无限向往之心。“西”、“东”二字,分明有着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潇洒飘逸,不禁令人歆羡。“五湖”作为诗歌套语,有归隐不仕的之意,词人用五湖诗词意象,苎萝指向西施,湖指向范蠡,归隐的意思就这样表达出来了。此处明写地点,暗述隐逸情怀,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接下是“笔床茶灶太从容”,典出《新唐书·陆龟蒙传》,龟蒙不喜欢与世俗之流交往,便人家登门造访他也不肯相见,行总会带着书籍、茶灶、笔床、钓具。此言友人或执笔写写画画,烹茶品茗,容自乐。这种徜徉山水、从容度日的方式,是自来遁迹山林者所乐的境界。

下阕系承上阕意,化用严绳孙 《望江南》:“暗绿扑廉银杏雨,昏黄扶袖玉兰东”。谓其居处更饶安闲之景,短墙银杏,高阁玉兰,著雨经风更加风流人。“况有”、“更兼”二词的运用,更是把这种怡然自得的情怀荡漾得沁溢而出,倾慕之情溢于言表。词人写到这里,严氏快乐隐士的形象已经栩栩如生,而末句“画眉闲了画芙蓉”则多添了一份情趣。“画眉”用张敞画眉事典,寓指荪友家庭生活和谐,夫妻和美。而绳孙善画,尤工花鸟,故云。“画芙蓉”指闲暇之馀,可以游逛芙蓉湖,寄情山水,照应前面“藕荡桥边埋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的意境,凸现了严氐清逸高朗、放情山水的品格。

整首词平平叙述,似乎没有任何刻画渲染,正是在这种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透露出词人对荪友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的激赏。词里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闲适、超脱的襟怀。由景物入笔,以景写人,很好地表达了荪友的山水性情。

纵览全词,词人采用了对写法,且全篇皆为想象之语,此种写法便显得更为深透,更好地表达出词人对南归友人的思念之情。画眉闲了画芙蓉桥边垂钓,五湖泛舟,纵情山水自得陶然之趣;寄情笔墨,烹茶品茗,身无旁骛平添从容之乐。一想那矮墙内银杏在雨中摇曳,高阁上玉兰在风中弥香,人生的恬淡、志趣的高远皆尽于此。更得佳人相伴,笔墨闲情之外平添画眉之乐,足以让人心神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