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从教铁石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
怜伊大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珮归来月上时。
即使是铁肠石心,见到梅花开放,清便富艳,也难以不动情。更何况在月下,“一枝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点点梅花,就像泪珠一般。
添个纸窗,加以竹影,既加呵护,也作陪衬,令其更加显得楚楚动人。而环佩,则喻其魂魄,乘着夜月,来与相会。
从教:任凭、听任。明·高启《夜雨》:“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惜惜:可惜、怜惜。五代·唐庄宗《歌头》:“惜惜此光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句:意谓任凭怎样的铁石心肠也难以不动情。
“滴损苍烟玉一条”句:意谓那像是泪水滴洒在玉条上的湘妃竹,望去若苍烟一片。
环珮:代指所思恋之人。宋·薑夔《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珮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这首词咏月下之梅花,写得清奇别致,富有浪漫特色。这词虽无一笔正面去刻画梅之形貌,但却又笔笔不离梅花,此正所谓“不即不离”,因而梅之形神反而历历可见。
《减字木兰花·从教铁石》是清代学者纳兰性德的词作品。这首词咏梅。上阕写形貌,下阕说神理。上下两阕又分别写出来梅花的外部特征和梅花的内在品格。以为堪惜、堪怜,一切皆出自于伤心人的眼中及心中。
上阕始二句从心理感受上落笔,虽不正面描绘梅花,但梅花之神韵已出。继二句则把笔宕开,写梅边之竹,说那朦胧的月色下,斑竹历历,就好像是玉条上滴洒了点点泪水。过阕承前二句意,说那是怕梅花太冷,所以特加了竹林围护。这又从护梅之竹,从侧面烘托梅之娇贵。构想可谓奇绝。最后二句再宕笔写去,说梅花也有魂,她特于今夜月上时归来。
有评家说由“添个”句可知此词题画词,所题是梅花,也有一些道理。不过此词深意缱绻,要是仅仅做此解就如猪八戒吃人参果般暴殄天珍了。容若咏梅,不同于其他词人,而略通与林逋之处是他主观上将梅视若女子,甚至是意中人,在主观上摈弃了自己的存在。看遍全词,他彷彿是在感慨怜惜自己的爱人,一个稚弱清高的女子。那梅与他,彷彿是对月临影的故知,彼此是平然对坐的尊重。不存在谁被赏,谁被赞的问题。
读到这一首时,那种感觉是一段情路已近尾端。彷彿路行要尽了。容若在词中所写的感受,环佩归来月上时,语意沉痛。虽是化用前人句,却自有神魂。似乎是在说他已经预感到恋人似那远嫁异域不能生还的王昭君,永远不可能回到自己身边了。和薑夔一样此生花开尽,旧情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