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大觉寺
[清代] 纳兰性德
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
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
译文

燕子在寺中空梁上筑巢,绘有壁画的墙壁上透出一丝丝凉意,花絮纷飞,如同护法诸神撒下爱的漫天花雨。空气中弥漫着篆香的烟气,诵经的声音似有若无。

蝴蝶翩跹从帘幕下飞过,枝上的一颗樱桃被鸟儿啄去半颗,此情此景必有别样的意蕴,令人相对忘言,心领神会。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大觉寺:可能为今北京西北郊群山台之上的大觉寺。此寺始建于辽成雍四年(1068年),初名“清水院”,后改“灵泉寺”,为金代“西山八景”之一。明宣德年(1428年)重修,改名“大觉寺”。

燕垒(lěi):燕子的窝。画壁:绘有图画的墙壁。

诸天: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日诸天。花雨: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后用为赞颂高僧、颂扬佛法之词,幽关:深邃的关隘,紧闭的关门。

篆(zhuàn)香:犹盘香。清梵(fàn):谓僧尼诵经的声音。南朝梁王僧孺《初夜文》:“大招离垢之宾,广集应真之侣,清梵含吐,一唱三叹:”

蛱蝶(jiádié):蛱蝶科的一种蝴蝶,翅膀呈赤黄色,有黑色纹饰,幼虫身上多刺。

忘言: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

赏析

上片写大觉寺内景,前两句“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点明当时的大觉寺虽已荒凉残破,燕巢筑在空空的梁上,壁画也显得清冷。但那些高僧们却还坚持在这幽闭的关隘之地,继续做着颂扬佛法的无量功德。“燕垒”“空梁”“画壁”,皆写表面看去一番荒凉残破的景象,本应是普通的写景,若是忽略下文,自然会猜测是否写的是凭吊古迹之词。“篆香清梵有无间”,但对着荒凉的寺中之景,却隐约能闻到幽幽的篆香,清幽的诵经声似有若无。荒凉的院子,霎时变得肃穆清雅,梵天幽静。佛经梵语,总有这能耐让浮躁之人心神安定,连那看似荒芜的小院,此时也罩了点梵家之光,不似平凡的荒芜。而此时的纳兰,也受到了佛法的感染,觉得心中没有任何的杂念,只感觉一片空明。

下片转写外景,“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寺院里虽然已经长满了荒草,蝴蝶从帘影里飞进飞出,树上的樱桃也旱已被飞鸟啄烂了。纳兰所取之物是自然界最渺小之物,倘若没那宫阕似的古屋,没那回音缭绕的梵音缠绵,不过是人间最单纯的田园之乐。而偏偏这不是田园情趣,此间之意,回味阵阵。乃至似乎还能感受到侍卫在高大殿堂的台阶下巡行,在僻静的行宫跨院当值的情景,地大人少,空旷寂寥,但绝不衰败,反倒有超然幽静的静谧肃穆。这地,是超脱了俗世之态的纤尘。“此时十开对一忘言”,此中必有真义,心领神会。却只能相对忘言。这最后一句有些许伤感,总显儿分消极,但反倒放在这景色中,颇有别样的意蕴。景物寥落却静谧有致,和这才子的伤感,契合正好。

全词写景由内而外,动静结合,表达出的淡淡的伤感,不免消极,然意蕴悠然,令人回味。

评析

《浣溪沙·大觉寺》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大觉寺内景,容若听闻梵音并受到了佛法的感染。下片转写外景,空旷寂寥。其上下片之结句是为点睛之笔,表达了几许淡淡的伤感,不免消极,然意蕴悠然,令人回味。

辑评

现代作家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此词写大觉寺之景,由内而外,动静结合。有一种远离尘世的静谧,又有一种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