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清代] 纳兰性德
翠袖凝寒薄,帘衣入夜空。病容扶起月明中。惹得一丝残篆,旧薰笼。
暗觉欢期过,遥知别恨同。疏花已是不禁风,那更夜深清露,湿愁红。
译文

轻薄的翠袖凝聚着寒气,帘幕低垂融入了夜空,在明亮的月色中强撑其病弱的身体,撩动了旧熏笼里缭绕着的香气。

心里暗暗感到相聚的日期已经过了,想你在远方一定也和我一样忍受着相思的怨恨,稀疏的残花已经禁不住风吹,更禁不住深夜冰凉的露水。

注释

南歌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调名本自汉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fén)事。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翠袖”二句:凝寒,严寒。帘衣:即帘幕。

“惹得”句:惹得,惹为招引、牵扯等义,此处系缭绕之义。残篆(zhuàn):指点燃的篆字形的香将要燃尽。

“疏花”句:稀疏的花朵已禁不起风吹。古人常有把女子比成花朵,以花朵经受风雨摧残喻女子青春易逝。

愁红:即惨绿愁红,指残花败叶。宋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赏析

这首《南歌子》描写两地相思的情态。

上片写相思成疾,在月色中辗转难眠。入夜,帘幕里空空寂寂,他不在身旁,不免单寒凄冷。“翠袖凝寒薄”系用杜甫诗《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句意,杜诗写了一位为丈夫所遗弃的妇人自保贞洁的德操品行。这里用以描摹女主人公不胜清寒之貌,同时暗示她离居的忧伤,和对远人一往情深的盼望。“帘衣入夜空”,意境幽复美妙,直教人想起陆龟蒙的“画扇红弦相掩映,独看斜月下帘衣”:一位绝色女子,在月光之下,神色黯淡,思念归人。“病容扶起月明中”,清凉如水的夜晚,一人独自,身难暖,心亦寒,更何况扶病而起,想必是皎洁的月光下,她对镜自视,发现自己倏然憔悴许多,而此像憾模样,她又不想让远人看到,所以辗转反思,难以成眠,于是只好“病容扶起”,看那如水月色了。但夜已深了,篆香也将要燃尽,她还没有唾,独望残月后,她又凝视着旧时的薰笼,想起往日与他一起点燃熏笼的情景。“惹得”二字,精妙非常,似是说那淡白色的烟丝丝缭绕,分明是她对他的心,万般牵挂,不能割舍。

下片写约期已过,却不知为何对方没有回来。“暗觉欢期过,遥知别恨同”,首二句终于点明离别相思的题旨了。二人的欢期已经过了,但即便分离已久,她仍然知道,恋人和自己一样,都在思念着对方。接下三句表面意思是说,花朵已经稀疏冷落,不能禁受风吹,又怎么经得起夜深露重呢?于是经风著露,只落得个惨绿愁红。实际上,“疏花”是与上阕的“病容”相对应的,表面上谓花朵一片惨淡,实际上是说女子再也不能经受离愁别恨的折磨,否则就会憔悴红颜,写花写人,一语双关,情韵宛然。并以景结情,字面上说稀疏的花朵已禁不起风吹,更禁不起夜深时冰凉的露水,暗示着自己再也禁受不起这相思的折磨了。

在写作手法上,全从对方落笔,想象她那苦苦相思的情态。这种“衷感顽艳”的词风,确实颇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遗风。

评析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相思成疾,在月色中辗转难眠,万般牵挂,不能割舍。下片写约期已过,却不知为何对方没有回来,点明离别相思的题旨。整首词情景浑融交织,情调凄惋哀怨,将那苦苦相思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辑评

现代学者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这首词写病中女子的相思之情,别离之苦,情调尤为凄婉,此即所谓‘哀感玩艳,得南唐二主之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