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索
[清代] 纳兰性德
游丝断续东风弱,浑无语、半垂帘幙。红袖谁招曲槛边,弄一缕、秋千索。
惜花人共残春薄,春欲尽、纤腰如削。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
译文

春风渐弱,蛛丝飘荡在空中,断断续续。一个人寂寞无言,枯守在半垂帘幕的房问。是哪位女子在曲栏边荡着秋千,向我召唤?

春日将尽,惜花之人也消瘦下去,仿佛和春天同命运似的。天际一弯新月,照亮寂寞中的哀愁,又照亮梨花,簌簌飘落。

注释

秋千索:词牌名,原名《拨香灰》,清毛先舒自度曲。纳兰性德词更名《秋千索》。双调,五十四字。

游丝:飘荡在半空的蛛丝。

红袖:指女子红色的衣袖,古人用于代指美女。

曲槛:曲折的栅栏。

秋千索:指秋千的绳索。索:即绳索。

纤腰:纤细的腰身。

赏析

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不是生离,而是死别。离别尚且还有希望,能够期待见面之日,但死别却是无法挽回之事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愫都是如此,爱上一个人,就希望生生世世和他在一起,一旦爱的人死去,那种感觉,真是生不如死。

纳兰最是懂得爱的人,他与卢氏,情比金坚,而今卢氏逝去,留他一个人独自面对这滚滚红尘,是多么滑稽而又凄惨的境况。纳兰的爱并没有随同卢氏的死去而渐渐减弱,反而愈发深刻。他不像古代其他的男子,三妻四妾,当女人为玩物。纳兰一旦爱上,那便是海枯石烂,至死不渝。可惜,上天不作美,纳兰而今只能靠着记忆去找寻当日的幸福,正如他词中所写的那样:“红袖谁招曲槛边,扬一缕秋千索。”

当日那个红衣飘飘的女子仿佛还在眼前,可现实却是,空荡荡的秋千,只能随风摇摆。这真是:“惜花人共残春薄,春欲尽纤腰如削。”爱惜花朵的人总是伤感春日的短暂,但岂不知,时光已逝。万物凋零,这就是世间的规律,谁也无法逃避。

卢氏是幸运的,她获得了纳兰的全部真心,但她也是不幸的,她没能够安守在纳兰身旁,看到他们今后的岁月。柳永的一首词与纳兰的这首悼亡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雨霖铃》中有句话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

几句话便道尽了离别之痛,生离尚且如此,更何况死别!。纳兰所经历的痛楚更是他的百倍。所以,在纳兰的词中,悼亡已经不只是一种追念了,更是一种安抚自己勇敢活下去的勇气。

评析

《秋千索·游丝断续东风弱》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又点到了“梨花”,大约纳兰与所怀之人与梨花相关。或曾在梨花之旁有过欢聚,或伊人名姓与梨花有关,或她独爱梨花,或她有若梨花之洁白,等等。这首小词又是抚今忆昔,见到月照梨花的景象而触绪情伤,怀念起“惜花人”来了。

辑评

现代作家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这首词咏的是少妇春愁:白天帘幕半垂,无语独坐,显见长日无聊,但有女伴相招,还可强打精神一起游戏;到晚间独对新月落花,惜春伤春之情难以自抑,可就‘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了。上阕的红袖曲槛,绿杨秋千,下阕的楼头新月,庭中梨花,都是历历如画;而通篇寓情于景,写得十分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