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清代] 纳兰性德
紫玉拨寒灰,心字全非。疏帘犹是隔年垂,半卷夕阳红雨入,燕子来时。
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短长亭外短长堤。百尺游丝千里梦,无限凄迷。
译文

心字香已经燃尽,拔下紫玉钗轻轻拨弄着灰烬,期冀着还有一丝馀火能够燃起,却最终将灰拨得面目全非。窗上那袭竹帘不知多少时辰再没卷起,恍如已过了多年。慢慢地将它卷起,一斜夕阳的馀晖洒落了一地,落花飞舞,燕子呢喃,却原来已是暮春时节。

眼望着西天的云彩,心中盘算着归人的归期,一次次的盼望,一次次的失望,有多少惆怅辗转于胸。高楼望断,只看到长亭接着短亭,长堤连着短堤,却见不到归来的身影。多想在梦中追随着远方的那人,醒来后却留下无休无尽的思念和低迷。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二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紫玉:指紫玉钗。寒灰:犹死灰,灰烬。这里喻指心如死灰。

心字:心字香,古人将盘香制成心字形。

疏帘:指编织稀疏的竹帘。

红雨:红色的雨,喻指落花。

心期:心愿、心意。

游丝:飘荡的丝。一说柳枝。

凄迷:怅惘,迷惘。

赏析

这首词写闺怨,采用女子一方的心理感受和视角落笔,抒发了对远别丈夫的思念,写少妇于闺中的寂寞无聊,伤眷伤情。

上片写在室内百无聊赖的情景,“紫玉拔寒灰”,用紫玉钗去拨熏香炉里的寒灰,希望还有一点馀火,然而心字香已经完全熄灭,不成形状。“疏帘犹是隔年垂”,自从丈夫离家,帘子就一直没有动过。深闺的冷清与寂寞,由此可见一斑。“半卷夕阳红雨入,燕子来时。”是说微微卷起疏帘,看到了落日、残花、飞燕,明媚春光,已经是阑珊将尽,为下片的思念作引。

下片写室外景象。“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回想丈夫如今在碧云之外,虽然心中盼望他的归来,却不能如愿。百般无奈,遥望窗外,唯见长亭短亭,长堤短堤,路途遥远,并为“千里梦”预作伏笔。“百尺游丝千里梦”,是说因为不可能真的相见,所以托之于梦,希望梦能如百尺游丝,飘至千里之外。然而梦又不成,留下的只是无限的凄凉与迷惘。

通篇情景浑融,委婉动人,整篇词的布局,也是脉络分明。词情凄苦,却写得清拔秀逸,格高韵远。

评析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少妇在室内百无聊赖的情景,下片写少妇所见的室外景象。全词曲折跌宕,通篇情景浑融,凄迷动人。

辑评

当代作家聂小晴《最美还是纳兰词》:“这首词布局清晰,脉络顺畅,词意虽苦,但写法上却是清秀俊逸,格调高雅,不失为一首可以反复吟咏的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