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
[清代] 纳兰性德
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摺,红闺此夜团圞月。
译文

狂风终日吹掠树叶,放眼望去,山势险峻,积雪盈丈,皑皑一片。塞外极边之地,越走越远,愁思不绝,哪里还能忍受身在异乡还感伤离别?

若说我的客愁能够停止,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随春事消散。写好书信,含泪折起。闺中的你,不也正孤独地对着这轮圆月(怀念我吗)?

注释

惊风:狂风。

嵯峨(cuō é):山势高大之貌。

天山:在新疆境内。纳兰从未到过新疆,故此处是以天山代指塞外之山。「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句:此系描写天山之景。谓在这尽日狂风呼啸,极目望去,天山脚下木叶脱光,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色。

去去: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

丁零:古代民族名。汉时游牧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史记·匈奴列传》:「后北服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张守义《正义》:「已上五国在匈奴北。」司马子正《索隐》引《魏略》:「丁零在康居北,去匈奴庭接习水七千里。」此处是借指塞外极边之地。唐·李涉《六叹》:「汉臣一没丁零塞,牧羊两过阴沙外,」

「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句:意谓行人的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萎,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又当如何呢?

团圞(luán)月:圆月。

赏析

词中表现的是一幅天涯羁旅、遊子落拓的凄凉悲伤的意绪和景象。也有人以为此篇是一首怀念妻子的情词,这从篇末的描写看也是可以吻合的。

上阕佈景,谓尽日里狂风呼啸,草木飘摇。极目远望,高峻崔嵬的天山,雪深数丈。此去丁零,道阻且长,一步一步往前行走,已是愁苦不堪,更何况还是在客里,为别离忧伤。这是上阕。以狂风和积雪,呈现征途景象。下阕说情,谓剪不断,理还乱。如果想让客愁终止,除非是青春常驻,朱颜和绿发,不要和春天一起销歇。此时,容若写好家书,含着热泪,细心的将它折起。遥想闺中,今夜不也和他一样,正对着天上的圆月。这是下阕。以乡书和圆月,剖露自己的心迹。上、下阕合而观之,其着眼处,应是天山的团圞月。团圞月,既为望日之实际景象,也将容若和对方联系在一起,即景叙情,情景交融。

作为贵公子,又是皇帝的身边侍卫,可说是极尽荣耀,极其风光了,但是从作者笔下流露出来的情景看却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称。这里所表现的是一幅天涯羁旅、游子落拓的凄凉悲伤的意绪和景象。也有人认为《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是一首怀念妻子的情词,这从篇末的描写看,也是可以吻合的。不过赠别也好,情词也好,率露之语,温柔蕴藉,是其突出的特色。

评析

《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是清代学者纳兰容若的词作品。此篇《瑶华集》题作「十月望日与经岩叔别」,由此推知这首词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十月十五日,时作者奉命「觇梭龙」。

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练,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辑评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赠别也好,情词也好,率露之语,温柔蕴藉,是其突出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