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纳兰的词中偶然可见美丽却生疏的词牌名,有他和朋友们自创的,譬如《青衫湿遍》、《踏莎美人》;还有很少有人谱度的词牌,譬如这《雨中花》。《雨中花》在《全唐诗·附词》仅有一首,双调,不过九十四字。
徐艺初:纳兰性德座师徐乾学之子,名树谷,字艺初,江苏昆山人,康熙进士。
昆山:县名,今属江苏,因境内有昆山而得名。
水驿:水路驿站。
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计程:计算路程。
打叠:整理,准备,收拾。
中坐波涛:此处指触犯朝纲。中坐,即中座,指星犯帝座。《史记·天官书》:“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书。所守,天子所诛也。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皆群下从谋也。”裴骃集解引晋灼曰:“中坐,犯帝坐也。成形,祸福之形见也,”
纳兰的《雨中花》写得短小清雅,起首一句“天外孤帆云外树”就足以使人倾倒。一点孤帆游于天外,便已经是说不尽的苍茫孤寂了,树影婆娑,影于云外,更显得这云天寂静高远。宋代贺铸《望西飞》有“计留春,春随人去远”之句,为纳兰化用之:离别的时刻,看天外孤帆远影,云外天低树稀,顿觉春天也将伴随着你的离开而远去。从此征途漫漫,无限凄凉。计算行程,收拾心情。虽无意触犯朝纲,但看尽人间冷暖后,也不由得感叹:多少人有苦难诉啊!
上片写景,下片写情,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这首天籁般的小词是赠与徐艺初的。徐艺初是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的儿子。提起徐乾学大家可能感到陌生,但是他的舅父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据说徐乾学曾得到顾炎武的悉心指点,加之天资聪颖,八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康熙九年(1670年),徐乾学金榜题名,得中榜眼,从此晋身仕途。没想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发了“副傍未取汉军卷”案,两个主犯,一个是徐乾学,另一个就是当年和他同榜的状元蔡启傅。那次考试徐乾学任顺天乡试考官,取纳兰性德为举人,因此徐乾学是他的“座师”。徐乾学因为“坐取副榜不及汉军镌级”而被事中杨雍建弹劾,遭到降级调用的处罚,回了老家江苏昆山。当时徐艺初还没有成家,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
纳兰性德对老师之不幸深表同情,故本篇大约作于送老师之时。他所赠虽为艺初,但艺初实为徐乾学之子,可见借题发挥之旨,词中既表达了对座师的同情和安慰,也流露出对自己前程的牢骚和不平。
纳兰性德去世那年,恰逢徐艺初中进士,不知纳兰可曾喝到了朋友那杯及第酒?纳兰的词非但柔美,更有真性情。这首昔年旧词,寓情于景,寄下的多少关切,多少同情。这样的词,每每读起,总是让人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