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曾经也在赌桌前高声唤喊“卢”。那时一掷千金,下注百万。在宴度上主宾行揖谦让;主宾喝醉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行,玩玩下棋掷采的游戏也行呀!如今打马游戏开始流行,渐渐取代了樗蒱游戏。这个游戏是末枝中的高端游戏,是女子之间的高雅游戏。下棋就像昔日周穆王乘八骏去西王母处作客,那是一日千里;棋子不同颜色各自列队,就像杨氏姊妹五人的扈从一样各家各着一色衣服。珮环相击发出“珊珊”的声音,就像上马时玉蹬发出的声音;马队像天上的群星那样布列稀松,急切间看到好马更是分散。行马像吴江枫叶飘落,像燕山乱飞的叶子没有头绪,当如退居玉门关内,养精蓄锐以待战机。棋子受阻,满盘凄凉。在困境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出奇制胜,有时要像昆阳之战中的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以弱胜强,有时又要像琢鹿之战中的黄帝那样,从容不迫靠团结大家来消灭蚩尤;品格声望再高,也不要像庾翼那样,本来胜算在握,却因一着不慎而致误,倒应像王湛那样起初被侮称为“痴叔”,声名不为人所知,而“其实美”,一旦被发现,便会令人感到意外,从而对他肃然起敬。这好比下棋或实战,要在对方不了解自己实力之时,给他个出其不惫。盘上弈棋,与战地布阵一样,有时兵贵神速,“或出人用奇”,以少胜多;有时要从容镇定,以义制敌,总之要善于随机应变。“马”在无路可走时,可以慢慢地退回来,伺机再战;时机有利时,“马”应昂昂如千里之驹,勇往直前,迅速占领敌人的地盘;有时在鸟道上,也要冒险飞过;有时则要善于隐蔽,就像妈蚁用土封上穴口,或不再乘“车”而缓缓步行,以达到麻痹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善弈者,与王良、造父那样的善御者一样重要,离开了他们,纵有千军万马,也如同行进在崎岖陡峭的山坡上,寸步难行。何况时局就像白云在天,变幻无常。要紧的是不要一心恋着禄位,要挥鞭策马,努力向前。对于“打马”这一博戏来说,也像实战一样,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兵强马壮,更要有好的指挥员,而对于弈者和指挥员来说,最要紧的是赏罚分明,只有分清高下重赏重罚,才能指挥若定,稳操胜券。弈者在小小的棋盘上,能够运用自如,其争强好胜之心亦可得到一定满足。但比起恢复大业来,打马弈棋毕竟是一种小技,它就像“说梅止渴”和“画饼充饥”一样,对于“奔竞之心”和“腾驶之志”,稍有慰藉而已。为了吃掉对方一子,明知难以达到目的,也不改变“图实效”的欲望;为了报答让“子”之恩,明明看准了机会,可以将对方一军,却率先退让了。不知止足,犹不知足。在向敌人进击过程中,本应衔枚不语,迁回接近对方,等叠成十马,才能顺利过关,否则将适得其反;假如自恃勇气有馀,一味争先恐后,役有觉悟到可能陷人对方设置的陷阱和壕沟,不知适可而止,将咎由自取。下棋要果决,就像用人不疑一样,不负天,天不负你。必能实现你的愿望。他不会辜负你的信任,就像桓温取剑阁一样;敌人还没杀到你的老巢,就像淮淝之战一样被你攻破了。如今难道没有桓温一样的人,以后也不缺乏像谢安一样的人。不要像陶侃一样未战气衰,正当像袁耽一样有脱帽一掷的志气。
总之:像拓跋焘之流侵略者不久就会败亡,贵贱的人都在逃难,满目皆是良马,时局危难怎么能分辨的出?勇敢的老英雄其志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但愿能随他们渡过淮水回到家乡。
打马赋:这是李清照专为打马博戏写的一篇赋,当与《打马图经序》为同时之作。
岁令:岁时。
云:助词;
徂:往、逝。
卢或可呼:古代掷骰子,五子皆黑为卢,为头彩,掷时大声呼喊,称“呼卢”
千金一掷:即一掷千金。
百万十都:极言钱数之多。
樽俎具陈:指准备了丰富的酒水。樽俎,盛酒肉的器皿。
爰(yuán):及、至。
樗蒱(chū jú):即“樗蒲”,一种投色子游戏。
遂废:癸巳类稿、图谱原赋作“者退”。
小道:末枝。
龮騄(jì lù):两种名马,周穆王八骏之一。
“疑穆王万里之行”句:据《逸周书·周穆王》记载:周穆王乘八骏往西王母处做客。
间列:夹杂排列。
“类杨氏五家之队”句:《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
珊珊珮响:珮环相击。
玉蹬之敲:指上马。
落落:稀疏的样子。
连钱:古有良马称连钱骢。
“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句:用木叶飘零形容行马受挫。冷,或作“乐”、“落”;胡,在粤本、历代赋汇、癸巳类稿、图谱原赋作“燕”。
“玉门关闭,沙苑草肥”句:知雄关难入则养精蓄锐以待战机。玉门,古关隘名;沙苑,又名沙阜,古养马场。
“临波不渡,似惜障泥”句:《世说新语·术解》记载: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成,著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
昆阳之战: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战例。王莽地皇四年,刘秀以精兵三千大败王莽主力。昆阳,地名,在今河南叶县北部。
优游:从容不迫。
涿鹿之师:黄帝伐蚩尤的军队。
庾郎之失:《世说新语·雅量》记载:庾翼向来以骑术精湛闻名,却在为岳母表演时掉下马来。
痴叔之奇:《世说新语·赏誉》记载:王湛向来被人视为痴人。一次其侄王济去看他,见他骑术不凡,见解颇精,为之大为称奇。
鸟道:险峻的山道。
蚁封:形同蚂蚁窝高低起伏的土堆。
峻坂:险峻的山坡。
王良:春秋时晋国著名的骑手。
局促盐车:《战国策·楚策四》有千里马拉盐车的故事。
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的人。
恋豆:贪恋槽中的草料,胸无大志。
著鞭:比喻走在前面,抢佔先机。典出自《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止蹄黄叶:将对方的马打下去即可获赏帖。黄叶,金钱。
异:癸巳类稿、图谱原赋作“画道”。
五十六采:打马博戏共五十六采。
九十一路:指棋子的九十一条行动路线。
覈其殿最:竞出优胜。覈,同“核”,考校之意;殿最,优胜。
指麾:同指挥。
几微:细微征兆。
末技:末流技艺。
说梅:即望梅止渴。
苏:苏醒。
画饼充饥:《三国志·卢毓传》载曹明帝语: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谢:凋谢,引申为消解。
衔枚:古时行军为隐蔽性令兵士口含小竹棍以免发声。
穽堑:陷阱。
尤悔:悔恨。
正经:正宗经典。
“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句:《晋书·刘毅传》记载:刘毅、刘裕诸人聚财,刘毅掷得雉,激动得绕床大叫。
“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句:《南唐近事》记载:刘信为人所猜忌,心不自安。一次醉后说:不负公,当一掷遍赤。
“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句:《世说新语·识鉴》记载:桓温伐蜀,众以为不成功,只有刘一人说桓一定能成功。
“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句:《晋书·谢安传》记载:前秦苻坚率大压境,众将皆有惊惶之色。
元子:桓温字元子。
安石:谢安字安石。
“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句:《晋书·陶侃传》记载: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薄博之具,投之于江。陶侃,封长沙郡公,故称陶长沙。
“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句:《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桓温博戏大输,求救于袁耽,时耽正在居丧。“十万一掷,直上百万数,投马绝叫,傍若无人,探布帽掷对人曰:‘汝竟识袁彦道不?’”
辞曰:本为乐曲之末章,此指结语。
佛狸:北魏太武帝跋焘的小名,此处指金主。《宋书·臧质传》记载:刘宋时童谣“虏马饮江水,佛狸卯年死。”
卯年:作者此赋作于绍兴四年甲寅,次年即为乙卯年。
骅骝騄駬:皆周穆王的骏马名。《史记·秦本纪》:“造父 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龮、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裴骃集解引郭璞曰:“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
“时危安得真致此”句: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变同死。”正化用此意。
“老矣谁能志千里”句: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龮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反用其意。
相将:相随。
过淮水:渡过淮河,返归故里。
《打马赋》不见于《宋书·艺文志》,却著入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直斋书录解题》载有《打马赋》一卷,并云:用二十马,今世打马。大约与樗蒱相类,元·陶宗仪则把它刻入《说郛》中,到清代其传本有咸丰年间南海伍崇曜《粤雅堂丛书》本,光绪年间长沙叶德辉《丽廔丛书》本,俱题为《打马图经》。名称与《直斋书录解题》相异,其原因大概《图经》中有赋,而且赋在《图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致。但不管怎样,它们指的应该是同一本书。伍氏刻本与叶氏本相较,用以叶氏本为胜,而叶氏本则来自于明沈津的《欣赏编》,在其流传过程中据传有格一卷不著作者姓氏,又掺入图式一卷而陶宗仪的《说郛》中却役有,显然后人对其做了增改,在次序上《打马图经》一卷,前为序,序后为《打马赋》。
从结构上看,序文不仅是《打马图经》之序也是《打马赋》的序。在内容上,序文不仅介绍了《打马赋》的创作背景,而且总结了打马的体例、经验和方法。《打马赋》则对打马游戏的整个过程作了描述。它们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正如龚克昌先生所言:《打马图经序》是打马游戏的经验总结,而《打马赋》则是打马游戏经验的具体实践,两者讲的实际上是同一问题。因此,只有结合《打马图经·序》和命辞,才能全面正确的理解《打马赋》的内容。
打马是一种博戏,由来已久而南宋尤盛,与其他游戏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且长行、叶子、博塞、弹棋、世无传者。打褐、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之类,皆鄙理不经见;藏酒、樗蒱、双蹙融近渐废绝,选仙、加减、抽关头、质鲁任命,无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戏弈棋,又惟可容二人。独采选、打马,特为闺房雅戏。尝恨采选丛繁,劳于检阅,彼能通者少。打马游戏可多人参与,雅而不俗,又能增其智慧,故为李清照所独喜并以打马之戏为赋。作为棋类赋的创作者,她不是第一人,但把打马游戏写入赋中却是第一个,正如她在序中所言:“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打马赋》写打马游戏但却不是作者轻松、自由的游戏之笔。而是寓有深意,这可以从其创作的背景,及题材本身的特性中看出。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打马赋》一卷,易安居士李氏清照撰。用二十马。
明·赵世杰《古今女史·前集·卷一》:“齐驱龮騄”(眉批)日月云霞之彩,喷薄而出。(旁批)以境形容。“吴江枫落”(旁批)以时形容。“或出入用奇”(旁批)叙用意。“崎岖峻坂”(旁批)出打。“说梅止渴”(眉批)幽情深意。(旁批)隐喻无聊排遣。“皆因不知止足”(旁批)颂不忘戒。“故绕床大叫”(眉批)五陵豪士面目,三河年少肝肠,何为么么所得。(旁批)形容豪放一段,尤不可少。
明·赵世杰、赵如源在《古今女史·卷一》:文人三昧,虽游戏亦具大神通。
清代李汉章写题李易安《打马图》并跋:予幼读《打马赋》,爱其文,知易安居士不独诗馀一道冠绝千古,且信晦翁之言,非过许也。长游齐鲁,获睹其图,益广所未见。然予性暗于博,不解争先之术,第喜基措词典雅,立意名隽,洵闺房之雅制,小道之巨观,寓锦心乡口游戏之中,致足乐也。若夫生际乱离,去国怀土,天涯迟暮,感慨无聊,既随事以行文,亦因文以见志,又足悲矣。
今人陈祖美先生在《李清照诗词文选评》道:《打马赋》是体现李清照爱国衷情的重要作品。“赋”作为一种文体,其特点和表现手法是:通过铺陈文采,来描绘事物,抒写情志。李清照之所以把“打马”这种游戏铺陈得淋漓尽致,目的是为了抒写她的爱国情志。她在赋中大写驾驭千军万马的各种“用兵”之策,又通过引经据典和许多寄意尚武的事例,一方面生动地说明了“博弈之事”有益无害,另一方面还把此道与德义、专诚、谨慎、镇定以及助人、克敌等等优秀品格和奇功殊勋等联系起来。这虽然是一种“纸上谈兵”,但说明作者绝不是单纯为消遣而“打马”,而是借这一“深闺雅戏”,宛转曲折地表达御敌复国之望。
今人马淑君评:李清照除了在词中表现出闺怨闲愁的一面之外,还另有爱国的一面。她在《打马赋》中典中见喻,典中见论,典中见刺,体现了她力主抗金,反对投降的战略思想。她的特定经历,决定了她诗词的内容;同时,她所持的词文分野,“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观点,决定了她的词反映夫妻感情,诗文则反映爱国情怀的不同倾向。所以李清照是以诗明志,作赋抒怀。
《打马赋》是李清照在编著《打马图经》时所写,同时还另写了一篇《打马图经序》。《打马赋》与《打马图经序》可以说是姊妹篇。《打马图经序》重在介绍“打马”这种棋艺;而《打马赋》则是用以发挥自己忧时优民的强烈感情,以棋局比喻政局,借“打马”寓表心志。在《打马图序》中李清照讲了“慧”、“通”、“专”一情”,而能“无所不达”,“无所不妙”。在《打马赋》中,她便借说“打马”而呼号抗敌。
《打马赋》写于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年底。据《李清照年表》,这一年她已五十一岁。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怎祥的呢?
《金石录后序》的墨迹未乾,李清照就听到了金和伪齐合兵分道犯临安的消息。从朝廷官员到普通百姓,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人,东南西北乱窜一气,乡下人往城里跑,城里人则想逃往乡间,人们慌作一团,不知躲到哪里是好。此时李清照从临安乘船沿富春江逆流而上,奔往金华(今属浙江)。她写于绍兴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打马图经序》,生动地记载了避难之时如惊弓之鸟般的慌乱。在途经东汉严光隐居于富春江畔的严滩垂钓处时,李清照感慨系之,相传那首带有自嘲性的《钓台》诗,就是她的手笔。
在金华,李清照住进窗明几净的陈氏家里,甚感适意。是时已值昼短夜长的秋冬季节,同住的还有亲朋家的“儿辈”。在做一种“打马”游戏时,李清照妙语如珠地向儿辈们反复讲述“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的道理。她谆谆告诫孩子们,不管做何事,既要靠聪明才智,更要具备专心致志的精神。惟其如此,才能触类旁通,掌握各种精湛的技艺,也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以臻于妙境。这些道理无疑是极为深刻有益的,但如果只是空洞抽象地灌输,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李清照运用自己富赡的才学,旁征博引,通过庖丁解牛,郢人运斤,师旷之听,离娄之视,尧舜之仁,桀纣之恶,掷豆起蝇,巾角拂棋等故事,既生动地说明“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的道理,又很自然地告诫人们,哪怕是做博弈游戏之类的小事,也不应该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她一面讲道理,一面身体力行,寓教于乐。棋局犹课堂,棋盘似战场,在小小的棋子上,做出了望乡、复国、育人的大文章。这种以小见大的教育方式,至今仍然发人深思,值得借鉴。
这种“博弈之事”,或称“深闺雅戏”,简称“打马”,其规则是李清照亲自创制的,她又叫儿辈绘制成图。围绕此事李清照写过三篇文字,除了讲述以上道理的《打马图经》及其《序》二者以外,还有一篇寓有爱国情慷的极其重要的文学作品《打马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