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后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后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己卯儋耳春词」: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立春」。
儋耳:龙榆生笺:「《元和郡县志》:『汉武帝始置珠崖、儋耳二郡。唐贞观五年,以崖州之琼山县置琼州。贞元五年,升都督府,以儋、崖、振、万四州隶焉。』《琼州府志》:『儋耳城西高麻都,有儋耳城遗址。唐平萧铣,置儋州,始还治城东。天宝元年,改昌化郡。宋改昌化军,南渡后废为宜伦县。』」
春牛春杖:傅子立注:「今立春前五日,郡邑并造土牛、耕夫、犁具于门外之东。是日质明,有司为坛以祭先农,而官吏各具缕杖环击牛者三,所以示劝耕之意。」刘尚荣按:「事见《隋书·卷七·礼仪志》。」
便与:元延祐本作「便丐」。
春幡春胜:傅子立注:「《续汉·礼仪志》:『立春之日,立青幡于门外。』贾充《典戒》:『人日造华胜相遗,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像西王母戴胜。』」刘尚荣按:「参见晋司马彪撰《后汉书·志第四·礼仪上》,此系节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及《海录碎事·卷二·〈天部·人日门·华胜相遗〉》引作『贾充李夫人《典戒》』云云,然《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人日〉》引同傅注,署作『贾充《典戒》』,则作者亦存疑。原书已失传,录诸家异说以待详察。」
杨花似雪花:傅子立注:「桃红杨花,每见仲春之时。南海地暖,方春已盛。」
海南岛在宋时被目为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偶有所咏,大都是面对异乡荒凉景色,兴起飘零流落的悲感。东坡此词却以欢快跳跃的笔触,突出了边陲绚丽的春光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在中国词史中,这是对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热情赞歌。东坡与其他逐客不同,他对异地风物不是排斥、敌视,而是由衷地认同。他当时所作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中也说「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写溪风习习,顿忘身处天涯,与此词同旨。东坡一生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或是遊宦,或是贬逐,但他对所到之地总是怀着第二故乡的感情,这又反映出他随遇而安的旷达人生观。
《减字木兰花》上、下阕句式全同。此词上、下阕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后汉书·礼仪志上》)。上、下阕首句交代立春日习俗后,第二句都是写「春风」:一则曰「无限春风来海上」。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二则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以后都出以景语:上阕写桃花,下阕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成粉红。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写杨花句,却是全词点睛之笔。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作者次年人日有诗云「新巢语燕还窥砚」,方回《瀛奎律髓》评此诗云:「海南人日,燕已来巢,亦异事。」原来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以此知海南物候之异,杨花、新燕并早春可见。而早春时节,中原时或降雪。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那么,海南即是跟中原一般景色。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了。——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如前所述,此词内容一是礼赞海南之春,在中国古代诗词题材中有开拓意义;二是表达作者旷达之怀,对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这是东坡此词高出常人的地方。以南北宋之交的朱希眞的两首词来对读,朱的《诉衷情》也写立春:「青旗彩胜又迎春,暖律应祥云。金盘内家生菜,宫院遍承恩。时节好,管弦新,度升平。惠风迟日,柳眼梅心,任醉芳尊。」这里也有「青旗」、「彩胜」、「惠风」、「柳眼」、「醉尊」,但一派宫廷的富贵「升平」气象,了解南北宋之交政局的读者自然会对此词产生遗憾和失望。比之苏词真切的自然风光,逊色得多了。朱希眞另一首《沙塞子》说:「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这是写南越的重阳节。但所见者为「蛮树」、「瘴云」,由景引情者为「山引泪,酒添愁」,突出的是「不见凤楼龙阙」的流落异乡之悲。朱希眞此词作于南渡以后,思乡之愁含有家国之痛,其思想和艺术都有可取之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颜持约词不减唐人语」条也称赞此词「不减唐人语」。但此类内容的词作在当时词人中不难发现,与苏词相比,又迥异其趣。二词相较,对异地风物有排斥和认同的差别,从而更可见出苏词的独特个性。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是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个字重复地间隔使用,有的修辞学书上称为「类字」。(如果接连使用称「叠字」,如李易安《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清人许蒿庐《词综偶评》云:「《玉台新咏》载梁元帝《春日》诗用二十三『春』字,鲍泉奉和用三十『新』字……馀谓此体实起于渊明《止酒》诗,当名之曰『止酒诗体』。」本来,遣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复。《文心雕龙·练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项练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权重出」,以「同字相犯」为戒。但是,有的作者偏偏利用「同字」来获得别一种艺术效果:音调增加美听,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而其间用法颇多变化,仍有高下之别。陶渊明的《止酒》诗,每句用「止」字,共二十个,可能受了民间歌谣的影响,毕竟是遊戏之作。梁元帝《春日》诗说:「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谁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共十八句竟用二十三个「春」字,再加上「日日」、「处处」、「不见」等重用两次,字法稠叠,颇嫌堆垛。再如五代时欧阳炯《清平乐》:「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这首词也写立春,为突出伤春之情,一连用了十个「春」字,句句用「春」,有两句用了两个「春」字,也稍有平板堆砌之感。东坡此词却不然。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显得错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红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却分别用了两个「红」字,两个「花」字。其实,东坡在写作此词时,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复杂的变化,他只是为海南春色所感发,一气贯注地写下这首词,因而自然真切,朴实感人,而无丝毫玩弄技巧之弊。后世词人中也不乏擅长此法的,南宋周竹坡《蝶恋花》下阕:「春去可堪人也去,枝上残红,不忍擡头觑。假使留春春肯住,唤谁相伴春同处。」前后用四个「春」字,强调「春去人也去」的孤寂。蔡申道《踏莎行》下阕「百计留君,留君不住,留君不住君须去。望君频向梦中来,免教肠断巫山雨」,共用五个「君」字,突出留君之难。这都是佳例。
这首词的上阕写海南春早。春风阵阵,桃花灼灼一派备耕景象。对此,作者心中充满喜悦之情。下阕写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预兆丰稳之年;接着写海南的杨花好似中原的雪花,赞叹「不似天涯」,表现作者对海南怀有亲切情感。词中情感浓烈,摄取了显示春光典型的事物,描绘色彩鲜明,有意运用复叠的语言,造成轻快节奏并突出重点词语,收到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