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宋代] 苏轼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鑪。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译文

寒食节到西湖时天还没亮,太守还没有来,两县令先来了。

天色未明,乌鸦尚在啼鸣,官船早已满湖都是。礼仪乐队尚未列好队伍迎接太守,远处水面就迅速驶来了两县令的船只。

青山倒映在湖中,用篙撑船的年轻人驾驶着龙船,岸上青烟缭绕,那是从有柄的香炉里升腾起来的。难得遇见如此晴朗的春日,而年老多病的我只想真正地睡一觉。但愿能有一个僧榻,让我好好地睡一会。

注释

瑞鹧鸪:《宋史·乐志》入「中吕调」,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苕溪词话》云:「唐初歌词,多五言诗,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冯正中词名《舞春风》,陈永年词名《桃花落》,尤遂初词名《鹧鸪词》,元丘长春词名《拾菜娘》,《乐府纪闻》名《天下乐》。《梁溪漫录》词有「行听新声太平乐」句,名《太平乐》;有「犹传五拍到人间」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屯田有添字体,自注「般涉调」,有慢词体,自注「南吕宫」,皆与七言八句者不同。此调始于五代冯正中《舞春风》词,清人沈辰垣《历代诗馀·卷三十二》录之,注云:「《瑞鹧鸪》,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风》,一名《鹧鸪词》,通首皆平韵,与七言近体诗无异。若用仄韵,即系《玉楼春》、《木兰花》调也。」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大曲名》中「舞春风」条下注:「五代杂曲之《舞春风》,乃七言八句声诗体,所谓《瑞鹧鸪》是也。」《瑞鹧鸪》填制盛于宋代。《宋史·乐志》载:「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仙吕调《倾杯乐》、《月宫仙》、《戴鲜花》、《三台》;中吕调《倾杯乐》、《菩萨蛮》、《瑞鹧鸪》、《三台》。」全宋词有《瑞鹧鸪》词目六十五条,作者三十馀人,多咏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寿等;衰于金元,全金元词有《瑞鹧鸪》词目八十一条,几为全真教人之作。词作数量虽逾前代,然词作内容皆为传教布道,同时作者人数亦大不如宋。此调本律诗体,七言八句,宋词皆同。其小异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词前后阕起句、结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声,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声,惟陈永年词「尽出花钿散宝冿,云鬟初剪向残春。因惊风烛难留世,遂作池莲不染身。贝叶乍疑翻锦绣,梵声才学误梁尘。从兹艳质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平仄同此。宋人如此填者甚少,皆照贺方回体填。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本首见《东坡集·卷四》,傅注本及元延祐本俱未收。毛本无题,从《东坡诗集》补。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古代寒食节时禁火,吃冷食。

太守:宋代对知府、知州的别称。此处指当时杭州知州陈述古。

两县令:指钱塘令周邠(Bīn)和仁和令徐畴。

朱舰红船:指各级文武官员的船只。宋代官船涂以朱红色。朱舰,《东坡诗集》作「乌榜」。

五马:太守之代称。《汉官仪》:「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曰五马」宋·程文简《演繁露·卷二·五马》:「太守五马,莫知的据。《古乐府》『五马立踌蹰』,即其来已久。或言《诗》有『良马五之』,侯国事也。然上言『良马四之』,下言『良马六之』,则或四或六,元非定制也。汉有驷马车,正用四马,而郑玄注《诗》曰:『《周礼》:「州长建旟」,汉太守比州长,法御五马。』玄以州长比方汉州,大小相绝远矣。周之州乃反统隶于县,比汉太守品秩殊不侔,不足为据。然郑,后汉时人,则太守之用五马,后汉已然矣。至唐白乐天《和深春二十诗》曰:『五匹鸣珂马,双轮画戟车』至其自杭分司有诗曰:『钱塘五马留三匹,还拟骑来搅扰春。』老杜亦曰:『使君五马一马骢』,则是真有五马矣。若其制之所始则未有知者」

漾:《东坡诗集》作「飏」。

双凫:此处指二县令。《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黄帽:《汉书·卷九十三·〈佞幸列传·邓通传〉》:「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文帝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上天,顾见其衣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名通。邓犹登也,文帝甚说,尊幸之,日日异。」注:刺船撑船之郎皆著黄帽,故名。

螭(chī)头舫:泛指龙船。螭,古代传说中一种动物,蛟龙之属。

夹岸:《东坡诗集》作「夹道」。

鹊尾炉:《东坡诗集》同题诗同句王文诰注引《法苑珠林》:「宋费崇先者,吴兴人也。少颇信法,至三十际精勤弥至。泰始三年,受菩萨戒,寄斋于谢惠远家二十四日,昼夜不懈。每听经,常以鹊尾香垆置膝前。」清·查初白注引《珠林》:「香炉有柄,曰『鹊尾炉』。」

赏析

该词是一首纪游即景之作。词前有小序,序中交代了时间、地点及有关人物。上阕写天色未明时的景物,并暗示「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开头「城头月落尚啼乌」一句,借用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象(也是实写),写出了黎明前的特征性景物。暗点题目中「未明」二字,而且景中有事,由自己从杭州城内出发写起,也暗示了西湖的方位(「月落」在西方),下句写到西湖便不觉突兀。接着写来到西湖边一眼瞥见的景物:「朱舰红船早满湖。」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游船早已满湖都是。正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可见西湖上游人游兴之浓,也为下文写「两县令先在」伏下一笔。「尚」、「早」二字前后呼应,体现了两句所描述的景物在时间上的联系。三、四句就同游伴侣着笔,意思是说还未安排用乐曲来迎接太守,而水天一色的湖面先已荡漾起两位县令的游船。两句一虚一实,暗点题目「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双凫」既是用典,也是比喻,用来指游兴极高的两位县令,显然也带有调侃的意味。

下阕承上二、四句,再写湖上、岸边景物,并略表厌倦之意。「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两句展现了西湖湖上、岸边有特色的画面。这既是西湖景,又是风俗画,给人以清新感。篇末二句回笔写东坡自己,与起笔相照应,表达了某种厌倦的情绪和澄淡的情怀。

全词展示了寒食节清晨众官迎接太守到来的一段场景特写。其中,东坡的傲散与两县令的恭谨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东坡厌倦官场应酬,蔑视俗吏的内心情怀。

评析

《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乌》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西元一〇七三年)三月。该词是一首纪游即景之作,词前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及有关人物。上阕写天色未明时的景物,下阕写湖上、岸边景物,并略表厌倦之意。全词描写了寒食节清晨众官迎接太守到来的场景,表现出东坡厌倦官场风气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