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
[宋代] 苏轼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画帘重见水中仙。
霜鬓不须催我老,杏丹依旧驻君颜。夜阑相对梦魂间。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髙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傅注本无题。《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赠闾丘朝议,时过徐州」。兹从元 延祐本、明 吴讷钞本。

姑苏:傅子立注:「姑苏台在苏州。《越绝书》:『阖闾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髙见三百里。』」刘尚荣按:「汉袁康撰《越绝书·卷十二·内经九术》谓吴王夫差『起姑胥台……髙见二百里。』汉赵长君撰《吴越春秋·卷九·句践阴谋外传》注云:『台始基于阖闾而新作于夫差。』傅注引文不准确。」龙榆生笺:「此汎指苏州也。《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江南道·苏州〉》:『《禹贡》扬州之地。周时为吴国。太伯初置城,在今吴县西北五十里,至阖闾迁都于此。后为越所并,楚灭越而封黄歇于吴。秦置会稽郡二十六县于吴。项羽初起,杀会稽太守殷通,即此也。汉亦为会稽郡。后汉顺帝永建四年,阳羡令周喜、山阴令殷重上书,求分为二郡,遂割浙江以东为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孙氏创业,亦肇迹于此。历晋至陈不改,常为吴郡,与吴兴、丹阳号为「三吴」。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为苏州,因姑苏山为名。山在州西四十里,其上阖闾起台。外郭城,云是伍胥所筑,周回四十七里。州境东西四百四十一里,南北四百九十八里。西北至上都三千三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一百七十里,南至杭州三百七十里。正南微西至湖州二百一十里,东北至海三百三十里,西北至常州一百九十里。』」

南浦:傅子立注引南朝梁·江文通《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水中仙:傅子立注:「《湘中怨》:『郑生晨出,度洛桥,遇艳丽,载而与俱,号曰「汜人」。居岁满,无以久留;生持泣留之,不能,竟去。后十馀年,生之兄为岳州刺史,上巳日,与家徒登岳阳楼,望岳渚,张乐宴酣。』生愁思吟曰:「情无限兮荡洋洋,怀佳期兮属三湘。」声未终,有画舻浮漾而来,中为䌽楼,髙百尺,其上施帏帐栏笼,画饰帷褰《太平广记》引作「尽饰帏囊」。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蛾眉,被服烟霞,裾袖皆广尺。中一人起舞,含颦怨望,形类汜人。舞而歌曰:「溯青春兮江之隅,拖湖波兮袅绿裾。荷拳拳兮来舒,非同归兮何如?」舞毕,敛袖翔然,凝望楼中,纵观方临槛,须臾,风涛崩怒,遂不知所往。」刘尚荣按:「事详《文苑英华·卷三百五十八·湘中怨解》。别见《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八·太学郑生》引《异闻集》,字句颇有异同。」

杏丹:元延祐本原校:「一作『杏花』。」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皆作「杏花」。龙榆生笺:「《神仙传》:『董奉居庐山,为人治病,重者种杏五株,轻者种杏一株,号「董仙杏林」。』」

「夜阑相对梦魂间」句:傅子立注引唐·杜少陵《羌村三首(其一)》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评析

闾丘孝终,字公显,苏州人,曾在黄州任太守。其时,苏东坡在京城做官,因写诗讪谤朝政,贬到黄州去任团练副使。苏东坡到黄州以后,在闾丘公显手下任职。闾丘公显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他知道东坡才髙八斗,是个饱学之士,并没有打击、排挤他,而是很敬重他,凡有宴会,总要请东坡一起出席。由此,东坡与闾丘公显交往甚密,友谊深厚。

东坡虽未在苏州做过官,却与苏州很有缘分,多次遊历苏州,关系十分密切。他在苏州幸得了不少莫逆之交,也结识了红颜知己。一个仕途坎坷、放荡不羁的豪放文人,却在苏州有过不少温暖的情怀。

东坡曾在杭州、常州做官,在此期间,不时来苏州遊赏。

东坡来到苏州,两个地方是必去的,一是拜访闾丘公显,会会老朋友,叙叙旧情;一是去遊览虎丘,欣赏名胜古迹,畅舒胸怀。他说过:「过姑苏,不遊虎丘,不谒闾丘,为二欠事。」

虎丘是苏州著名的名胜古迹,不仅有春秋时期吴王的遗迹,风景也十分美好。史书上赞为「绝岩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东坡喜欢遊历名山大川,借以激发诗兴。他到苏州遊过虎丘以后,被虎丘优美的风景所吸引,所陶醉。他写过一首《虎丘寺》,长达二十八行,有句云:「入门无平地,石路穿细岭。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极力赞美虎丘之幽美。

东坡写的这首浣溪沙,注明「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闾丘公借路徐州前往苏州,而东坡也曾在那里任职,所以他感慨「一别姑苏已四年」,面对友人的归船,不仅勾起他对旧地的怀念,在秋风萧瑟的南浦,一种怀旧、伤感和离别的愁情交织在了一起。而归船的意象正是这两种情感的承载体,复杂而又难以言明。惜别,体现的是东坡面对友人将要离开所表现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送别闾丘的词作中,诗人将「梦魂」意象连结,无缝糅合了认为意象,真是信手拈来,天造之笔。此词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情谊,也算是东坡居士与苏州人的一段佳话。后来,闾丘公显辞官回苏,居住在一条小巷里,小巷之名即用他的姓氏命名,称「闾丘坊」。此巷名至今仍用,位于人民路因果巷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