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杭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
[宋代] 苏轼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对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译文

昨夜您的小船离开京口,今晨我的马头遥望长安。旧官拿什么交代给新官?只有西湖、吴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来几度变迁?内含奥秘,下评语叫人为难。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气能掀起钱塘江的波澜。把我的新诗呈给您。请您细加指点。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乐,属法部道曲,后用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教坊记》。调名或取自李太白《苏台览古》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是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初为流行于民间,后因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时存词数目较少,唐吕纯阳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西江月》,后人多谓系托名之作。《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或为是调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之格律、音韵、句式等渐得统一,依调填词之词人辈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计异名词作),佔两宋词坛词人总数之11.8%,词作总数之2.6%。欧阳炯词有「两岸苹香暗起」句,又名《白苹香》;因宋程洺水词而得名《步虚词》;因宋韩涧泉词而得名《晚香时候》、《晚春时候》;因元王行词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长春词宣传教义而得名《玉炉三涧雪》;因明马守贞词而得名《壶天晓》。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凤额绣帘高捲》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诸变体。

「苏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调名下题作「送别」。兹从《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龙本。林子中:龙榆生笺引朱彊村注:「《东都记略》:『林希字子中,初为秘书少监,改集贤修撰,知苏州。久之,以天章阁侍制知杭州。』」

昨夜:《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昨日」。

京口:傅子立注:「京口,今丹阳。」龙榆生笺:「《润州志》:『扬子江一名京江。江从蜀来,数千里至京口,北距广陵,东注大海。』《通鉴》胡三省注:『大江径京口城北,谓之京口。』查注《诗集》:『《吴志》:「建安十四年,孙权谋拒曹操,始于吴迁京口,谓之京城。十六年徙居秣陵,而置京口镇。」《南徐志》:「京口旧名须口,即西浦也。」《一统志》:「京岘山在丹徒县东五里,京口因山得名。」』」

「旧官何物对新官」句:傅子立注:「乐昌公主诗:『此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刘尚荣按:「句出《饯别自解诗》,见《本事诗·情感》。」对,傅注本作「与」,兹从元延祐本,元本原注:「一作『与』」。

「只有湖山公案」句:傅子立注:「公倅杭日作诗,后下狱,令供诗帐。此言『湖山公案』,亦谓诗也。禅家以言语为公案。」

下语:傅子立注:「禅家有『下语』之说。」

才气卷波澜:傅子立注:「杜子美:『文章曹植波澜阔。』公尝有诗云:『文章曹植今堪笑,卷却波澜入小诗。』」刘尚荣按:「杜句出《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五》。苏句出《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之三》,见《东坡后集·卷一》。」

判断:犹鉴别辨析。傅子立注:「唐玄宗尝见柳杏初拆,顾左右曰:『对此景物,得不与他判断乎!』遂命羯鼓自击。」刘尚荣按:「事见唐南卓《羯鼓录》,然字句与《太平广记·卷二百〇五·〈乐·羯鼓·玄宗〉》所引颇有异同,傅子立乃撮其大意。」龙榆生笺引《羯鼓录》:「唐玄宗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管弦,必造其妙。若制作调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指。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尤爱羯鼓,常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宿雨始晴,景色明丽。小殿内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可不与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上自制也),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指而笑谓嫔嫱内官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皆呼万岁。」

赏析

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词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诉说着他的仕宦奔波之苦。这句词份量沉重,内涵复杂,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词人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只留下一堆吟咏西湖山景的诗作了,表现了东坡的谦虚和自责精神,令人钦敬。其实,词人这次知杭政绩斐然,尽人皆知,他不仅积极抗旱救灾,施粥送药,救活了很多贫困百姓;而且开河浚湖、兴建水利,在西湖中筑造堰闸,修建南北三十里长堤,并在堤上造六桥,置九亭,遍植杨柳芙蓉,不仅美化了风景,还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们“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做生祠以报。”

下片,集中请求林子中评判其湖山新诗。“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词人说西湖山景千变万化,百年数异,自己对之描写是很困难的。这里,词人把其湖山诗作的内容限制在自然景物的范围内,与其他(如政治)无关,而且“百年几变”,“下语千难”,表明其诗歌内涵随着风景的变化而复杂多变,用语费神颇多,是正常现象。“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这末二句是词人对林子中的客套颂扬之辞,当然也含有某种期待的愿望,他说林子中才气如壮阔波涛,一定会对自己的新诗做出公正的评判。用语谨慎巧妙,表面上是请友人品赏、评说自己的新诗,而却带有某种警惕性。因为词中连用“公案”、“判断”二词,十分醒目,这涉及到诉讼、判案性质,东坡决不会随便使用之。东坡似是有意把自己当作了“被告”,等待审判,但他实际上却又是问心无愧,心地坦荡,并且充满了自信心。

全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奔波在仕宦之途中的无可奈何心境,用意深微,浑然妥贴,章法平中有奇,虚实柜生,宛曲味永。

评析

《西江月·苏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词人诉说着自己的仕宦奔波之苦,下片则主要写请求友人评判其湖山新诗。全词语言平易,浑然妥贴,表达了自己仕宦途中无能为力的复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