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赠王友道
[宋代] 苏轼
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麈,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
译文

谁说「东阳」人都是瘦弱的呢?你眼睛凝眸如用漆点染似的炯炯有神。琼林般的仙境终究远离尘世。试看你披着鹤毛制作的斗篷,依然像谪到人间的神仙。

休要清谈,即使挥动那玉柄的麈尾拂尘;清谈伤真,要不伤真,必须保重身体,蓄养元气。风流韵事哪里比得上道家纯真?不应该像蜀客司马相如那样,过分贪爱卓文君。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李后主词名《谢新恩》。贺方回词有「人归落雁后」句,名《雁后归》。韩涧泉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李易安词有「庭院深深深几许」句,名《庭院深深》。《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叔旸《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子年《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此外,还有琴高、郭景纯、陶岘(Xiàn)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子建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按《临江仙》调起于唐时,惟以前后阕起句、结句辨体,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成绩词为主,无别家可校。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子澄词为主,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李后主词之前后换韵、顾夐(Xiòng)词之结句添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六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徐昌图词为主,而以向芗林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贺方回词为主,而以晏小山词之第二句添字、冯正中词之前后换韵、后阕第四句减字、王逐客词之后阕第四句减字类列。盖词谱专主辨体,原以创始之词、正体者列前,减字、添字者列后,兹从体制编次,稍诠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他调准此。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柳耆卿演为慢曲,《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临江仙》,今照《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东坡外集》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端伯辑《东坡词拾遗》。

王友道:龙榆生笺:「未详。」疑为庐山道人。

东阳:龙榆生笺:「《南史·卷五十七·〈梁书·沈约传〉》:『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李义山《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馀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诗:『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点漆:龙榆生笺:「《晋书·卷九十三·〈外戚列传·杜乂(Yì)传〉》:『杜乂,字弘理,成恭皇后父,镇南将军预孙,尚书左丞锡之子也。性纯和,美姿容,有盛名于江左。王羲之见而目之曰:「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桓彝亦曰:「卫玠神清,杜乂形清。」袭封当阳侯,辟公府掾,为丹阳丞。早卒,无男,生后而乂终。』刘孝绰《司空安成王碑》文:『卫子之朗月映山,杜生之凝脂点漆。』」

瑶林:龙榆生笺:「《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刘孝标注:『《名士传》曰:「夷甫天形奇特,明秀若神。」《八王故事》曰:「石勒见夷甫,谓长史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三公,不为我用。』勒曰:『虽然,要不可加以锋刃也。』夜使推墙杀之。」』」

鹤氅(chǎng):鸟羽所制之裘,用作外套。龙榆生笺:「《晋书·卷八十四·王恭传》:『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子,定皇后之兄也。……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尝被鹤氅裘,涉雪而行,孟昶窥见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刘孝标注引《晋安帝纪》曰:『昶字彦达,平昌人。父馥,中护军。昶矜严有志局,少为王恭所知。豫义旗之勋,迁丹阳尹。卢循既下,昶虑事不济,仰药而死。』」

谪仙:龙榆生笺:「《本事诗·高逸》:『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谈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新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玉麈:玉柄麈尾。东晋士人清谈时常执之。龙榆生笺:「卢升之《行路难》:『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恒摇莫计钱。』《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保器全眞:龙榆生笺:「《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眞,而遊求于其外者也。』高达夫《答侯少府》诗:『浮沈各异宜,老大贵全眞。』」

「惟爱卓文君」句:龙榆生笺:「杜子美《琴台》诗:『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赏析

词的上片,描绘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之气质。「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以历史人物喻之。词人以发问的口气,认为不宜一概而论历史人物。「谁道」二字,排除了独见。随即暗示着:沈东阳式的词人只因求官而累瘦了身体,而王东阳式的友道不为求官身体并不瘦损,并且「点漆」如画,黑白反衬,凝然有神,风姿绰绰,宛如「神仙中人」。词人既赞美了友道的风华正茂之容貌,又宣传了民族传统的审美观。须知真善美与假恶丑是在比较中而存在着。「琼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进一步赞颂友道高洁超尘的风姿。这里连用三典。王戎之典,喻示友道「风尘外物」,「琼林」般的「神姿」;王恭之典,喻示友道「披鹤氅裘」,洁如鹤羽的「真神仙人」之气质;李白之典,喻示友道从仙界贬到人间,成为尘世不可企及的道人。尤其李白一典,用得精当。以典赞美友道之情,恰到好处。「风尘外物」,一尘不染,与世无争,是中国道人的美德,也是词人欲求又不可得的处世经文。或许这就是「谁道东阳都瘦损」而引起词人忧虑的真实缘由。

词的下片,警示友人保持真气,自爱自重,不要迷于美色。「省可清言挥玉鏖,直须保器全真」,全是魏晋士大夫关于老、庄守身思想的探讨。一派人是「清言」,并「挥玉麈」,自为清高荣光,风度翩翩,可谓「世界皆浊,唯我独清」;一派人是「省可清言」,「清言」伤「眞」误事,可谓「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词人持后派之见,并以规劝道友休要清谈,不必「挥玉麈」,而要强健身体,保全真气,须知「真气」是道家思想之精髓。紧接着向友道提示:你是道人,「风流何似道家纯」。「风流」与「道家」水火不相容,「道在世外」。只因道家避世,超脱人生,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的原因。道人守道,保持真气,天经地义,没有什么「风流」韵事比得上道家的纯真气节。「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最后向道友发出警告。词人一方面怀着遗憾的口吻,惋惜家乡人司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以此为镜警告友道不要蹈司马之覆辙贪色而丧命。或许友道不是英雄,就是平民道徒也得要过好美人关。

全词,运用了众多的史典,讬出了词人于己于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道出了貌美身健与高洁脱俗、不为仕途所困扰的哲理关系。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语言中充满了道学色彩。

评析

《临江仙·赠王友道》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之气质;下片警示友人保持真气,自爱自重。全词多处用典,衬托出了词人以道修身的美好思想。

辑评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此词用了王彪之、王羲之、王恭、王衍等王姓诸人喻王友道。上阕称赞王友道的姿貌风度,下阕勉王友道「保器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