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咏橘
[宋代]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译文

一夜霜冻过后,菊花凋残,荷花枯萎,而新橘和绿叶相映衬,光亮照眼,竹篱茅舍掩映在青黄相间的橘林之间。

刚刚剥开橘子,芳香的水雾喷洒出来让人惊喜不已;带着几分胆怯楞尝新橘,甜中带酸的汁水在齿颊间如清泉流过,使人格外欣喜。江南女子的手剥橘后三日还有香味。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新苞绿叶:傅子立注:「沈休文《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刘尚荣按:「句见《文苑英华·卷三百二十六》,别见《初学记·卷二十八》,题作《园橘》。」

青黄:傅子立注:「韦苏州诗:『知君独卧思新橘,始摘犹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刘尚荣按:「句出《答郑骑曹青橘绝句》『知君独卧』原作『怜君卧病』,『始』作『试』,见《韦苏州集·卷五》,别见《全唐诗·卷一百九十》。」

「香雾噀(xùn)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句:傅子立注:「郑云诗:『擘开金粉腻,嚼破玉浆寒。』」刘尚荣按:「郑云及其诗,古文献无传。又,东坡《食甘》诗:『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词境类此。注引梁刘孝标《送橘启》:『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擘之香雾噀人。』傅注漏引。」噀,茅维《苏集》本作「喷」。

赏析

咏物诗词,义兼比兴,讲求气象,自然容易受到好评。唐宋诗人,遵循《诗经》以来的「美」、「刺」原则,每借物寓意,有所寄讽,并以此为咏物「正宗」,而直写物象的纯粹的咏物之作,似乎已落入第二义了。其实,「纯用赋体,描写确肖」的咏物诗词,只要在选材炼意、琢句谋篇方面技巧娴熟,精美工致,也不失为佳构。

东坡是咏物能手,他的诗词中既有托讽深远的名篇,也有刻画精工的妙制,像这首咏橘词,可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巧言切状,体物细微,虽无深刻的思想内容,却饱有馀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咏物词,特别是咏小物的词,往往由于题材狭窄,难以展开,低手为之,易成枯窘。东坡才大,先在题前落笔,下文便有馀地抒发。唐人皮日休《石榴歌》首句「蝉噪秋枝槐叶黄」,同此手段。「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橘有皮包裹,故称新苞。又因橘树常绿,凌寒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描写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得橘之神了。「竹篱茅舍出青黄」,好在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上片三句,纯是赋体,不杂一点抒情成分,然词人对橘的喜爱之情自见于字里行间。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大概是东坡颇为得意的,他的《食柑》诗也有「清泉簌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之句,后来南宋诗人曾几更把它压缩为「流泉喷雾真宜酒」(《曾宏甫分饷洞庭柑》)一语了。此词中「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词中谓「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以此作结,馀音不绝,亦自有「三日绕梁」之妙。

评析

《浣溪沙·咏橘》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作者藉咏橘之题材以抒发自己清新高洁之性情。上片借写菊与荷经受不住寒霜的摧残,写出橘树耐寒的品性和它在尾前屋后生长的繁盛景况。下片写出品尝新橘的情状和橘果的清香,一个「惊」字,一个「怯」字,用得十分巧妙精当,颇能传出品尝者的神态,结句更以「三日手犹香」来夸张、突出橘果之香。全词描绘细致,形神兼备,饱有馀味。

辑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靖华:词人咏物,往往希望能在咏物中有所寄托。但也有一些咏物之作。「纯用赋体」,是对所咏之物作出精确的描绘与刻画,求其逼真。以达到曲尽物之体态,写出物之神韵的目的,这首咏橘词便是此类作品。全词虽然没有什么高深的寓意,但描绘细致,可谓形神兼备,亦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咏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