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
[宋代] 苏轼
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轻盈红脸小腰身,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蓬山才调最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捲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楚守周豫出舞鬟」:傅注本无题,兹从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题同元延祐本,其下并多出「因作二首赠之」六字,二首中之另一首为《南歌子·琥珀装腰佩》。

周豫:龙榆生笺:「未详。」

绀绾(gàn wǎn):龙榆生笺:「《广韵》:『绀,古暗切,音赣。』《说文》:『帛深青扬赤色。』《广韵》:『绾,乌患切,音畹,钩系也。』」

蟠髻:珍重阁本作「鬟髻」。

叠鼓忽催花拍:傅子立注:「今乐府,大鼓则有叠奏之声,曲拍则有花十八花九之数,盖舞曲至于叠鼓花拍之际,其妙在此,故曰『鬬精神』。」刘尚荣按:「事详《文选·卷二十八·谢玄晖〈鼓吹曲〉》:『叠鼓送华辀。』注:『小击鼓谓之叠。』又,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三·〈六么〉》:「欧阳永叔云:「贪看《六么》花十八。」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乐家者流所谓『花拍』,盖非其正也,曲节抑扬可喜,舞亦随之。而舞筑球《六么》,至『花十八』益奇。」」

蓬山:傅子立注:「汉之图书,悉聚东观。是时文学之士,称东观为老氏藏道来蓬莱山。盖蓬莱,海中神山,而仙府幽径,秘录皆在焉。」刘尚荣按:「《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传·(玄孙)窦章传〉》:『章字伯向。少好学,有文章,……太仆邓康闻其名,请欲与交,章不肯往,康以此益重焉。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康遂荐章人东观为校书郎。』章怀太子注:『言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径秘录并皆在焉。』傅注本于此。」

最清新:元延祐本作「更清新」。

缠头:傅子立注:「杜子美诗:『舞罢锦缠头。』」刘尚荣按:「句出《即事诗》,《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二》:『锦纒头以赏歌舞者。开元时,富人王元宝常会宾客。元宝富于财而无文采,亲友问曰:「昨日高会有何佳谈?」元宝视屋角良乆曰:「但费锦纒头耳!」』」

赏析

在赠与舞女的这两首词中,词人虽不惜笔墨描写舞女的舞姿舞技:「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舞女的舞姿,如轻红从空中飘落,若细柳在春风里摇曳;「柳絮风前转,梅花雪裹春。」舞女的舞态轻盈,如风吹柳絮空中飞,雪裹梅花一起舞。而对舞女的兰心蕙性的脱俗,词人更是赞赏有加:「蓬山才调最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坐中词客赞美舞女之词,清新绝妙,才调不凡,远胜赏赐千匹锦彩和宝藏珍品更为珍贵;「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舞女能得知音者顾盼青睐,胜过赠珍珠缠头。

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缠头」。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蓬山才调」,「蓬山」即蓬莱山,此处借指在座的词客;「才调」即才气。「周郎一顾」出自「曲有误,周郎顾」之典,周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词人在词中给舞女以极大的自尊,表现了词人对舞女的尊重,流露出对舞女的恻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