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寓意
[宋代] 苏轼
云鬟倾倒,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
译文

酒醉后头发散乱,依靠着栏杆发现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别人搀扶我,进入仙家的境地。

一望无际的枯草,我从水路取道苏州,就随着范蠡退隐江湖离开仕途么?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后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后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寓意」。

碧玉壶:傅子立注:「《神仙传》:『壶公者,不知其姓字。卖药不二价,常悬空壶于霤上,日入之后,公辄飞入壶中。人莫见,唯汝南费长房于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乃日洒扫,进饼饵;公受而不谢。如此积久,公知长房笃信,语长房曰:「见我跳入壶,便随我跳入。」长房承公言,试跳即入壶矣。但见楼观五色,重门阁道,左右侍者数十人。公曰:「我仙人也,忝天曹职。所统以多时不勤,公见谪,暂还人间耳。」』《后汉书·费长房传》与所注《神仙传》小有异同。」刘尚荣按:「《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费长房传〉》所载壶公事与《神仙传·卷九·壶公》小异。」龙榆生笺引《后汉书·费长房传》:「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后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与别。』长房使人取之,不能胜,又令十人扛之,犹不举。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连天衰草:傅子立注:「胡曾云:『黄金台上草连天。』」刘尚荣按:「句出《黄金台》诗,见宋洪景庐编《万首唐人绝句·卷五十三》,别见《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七》。」

下:《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不」。

走:傅子立注:「『走』,音奏,汉文帝曰『此走邯郸道』是也。」刘尚荣按:「事详《史记·卷一百〇二·张释之传》,云文帝『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集解》引如淳曰:『走,音奏,趣也。』」

「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句:傅子立注:「世说范蠡相越,平吴之后,因取西子,遂乘扁舟,汎五湖而去。杜牧之《杜秋娘》诗:『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刘尚荣按:「勾践灭吴后,范蠡辞于王,乘轻舟汎五湖而去。事详《国语·卷二十一·越语下》:『(越灭吴,)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然而未云『取西子』事。又《吴越春秋》、《越绝书》均不载范蠡携西子汎五湖之事。杜诗见宋·姚宝之《唐文粹·卷十四下》、《全唐诗·卷五百二十》。」

赏析

上片写醉后所见的美景以及醉态中的奇想。首句「云鬟倾倒」,直接描写酒醉后头发散乱的状态。次句「醉倚阑干风月好」紧承前句,当东坡醉后倚栏而望时,忽然发现了一个美的境界:「风月好」。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在醉酒后拥有本真的自我,再加上恰好与自然美景相遇,这种「酒中趣」就显得不俗了。「凭仗相扶」一句,承上句一个「醉」字,仍写醉意朦胧的状态。就在这时,东坡突发奇想,「误人仙家碧玉壶。」东坡从年轻时起就博览群籍,不免于「杂学旁搜」,神仙方术之类书籍也莫不毕览,由该词所写可见一斑。这里 「仙家碧玉壶」的神话传说,不仅紧扣上文酒醉之事,而且充分表露了东坡童真与诙谐的个性。

下片写赴杭州途中所见的景物,以及途经苏州时的怀古之思。「连天衰草」句,显示了江南仲冬时的季节特征,展现了东坡在旷野中行进时一片苍凉、凄清的景象,多少也透露出东坡在宦遊中某种疲乏、栖遑(huáng)的心态,为下文引发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预伏一笔。接着「下走湖南西去道」一句,是叙事,暗写当前赴杭任之事。「湖」字「当指太湖」,并与东坡此次取道湖州至杭州的履历相印证,以确定本篇的写作时间,是颇为精当的。 「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两句,写经过姑苏时,引起对当年归隐江湖的越国功臣范蠡的联想,以及对东坡自我人生道路的思考。尽管东坡的这种思考是偶发的,并不符合东坡的「奋厉有当世志」(苏颍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