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帷里
[宋代] 苏轼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译文

在秋夜的帐帷里,那计时的满滴长久地陪伴着贵人不能入睡。低枕的玉枕渐渐凉了,轻薄的绣被已用上了,床上弥漫了一片秋天的气氛。

晨光浸透窗纸,窗外报晓的雄鸡发出第一阵鸣声,鸡声断断续续,又从耳边传来,天已亮了,但鸡声还未停息。

注释

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西汉武帝以西域大宛马铜像立于皇宫鲁班门外,因改鲁班门称金马门。西汉文士东方曼卿、扬子云、平津侯等曾待诏金马门,称「金门待诏」。调名本意即咏朝官等待君王召见。敦煌曲子词存四首,「开于阗」一首歌颂将帅武功,「常伏气」一首有「远谒金门朝帝美」当为创调之作。五代冯正中三首,其「吹皱一池春水」阕为传世名篇。《金奁集》入「双调」。元高拭词注「商调」。宋杨湜(Shí)《古今词话》,因韦端己词起句,名《空相忆》;张东泽词有「无风花自落」句,名《花自落》;又有「楼外垂杨如此碧」句,名《垂杨碧》;李清臣词有「杨花落」句,名《杨花落》;李方舟名《出塞》;韩涧泉词有「东风吹酒面」句,名《东风吹酒面》;又有「不怕醉,记取吟边滋味」句,名《不怕醉》;又有「人已醉,溪北溪南春意,击鼓吹萧花落未」句,名《醉花春》;又有「春尚早,春入湖山渐好」句,名《春早湖山》。双调,仄韵四十五字,每句用韵,前后阕各四仄韵,因有三个六字句,使此调表情压抑,悲咽。韦端己此词最能体现调情特点,并为唐宋通用之体。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调名下题作「秋夜」。

玉枕凉:傅子立注:「晏元献诗:『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刘尚荣按:「欧阳文忠公《试笔·谢希深论诗》:『晏公曰:「世传寇莱公诗云『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以为富贵,此特穷相者尔。」……』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一百三十》。又,欧阳文忠公《归田录·卷二》亦云:『晏元献公喜评诗,尝曰:「『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人皆以为知言。』晏元献所评殆他人诗句,傅注误标作者。」

窗纸:傅子立注:「白乐天:『纸窗明觉晓。』」刘尚荣按:「句出《晩寝》,见《白氏长庆集·卷十七》。」

「窗外鸡声初起」句:傅子立注:「李太白:『哀哀长鸣鸡,达五晓。』」刘尚荣按:「句出《代别情人》,『鸣鸡』原作『鸡鸣』,『一夜』原作『夜夜』,见《李太白诗集·卷二十五》。」初,傅注本原阙,今据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补。

评析

《谒金门·秋帷里》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秋夜思的凉色,下片写秋夜思的回声。全词使用了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一贵人的秋夜思和馀思。

上片,写秋夜思的凉色。「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不说贵人心不平静,而说长漏与贵人为伴不能人眠,躺卧「秋帷」,煎熬「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不说贵人秋思心凉,而说「玉枕」低枕而「凉」,「绣被」顿时而「轻」薄。这凉玉枕,这轻绣被,渗透着「一番秋气味」,弥漫在贵人的「秋帷里」。或许就是这「玉枕」、「绣被」、「秋气味」,正是引起贵人「无寐」心凉的媒介。而这一幕就发生在夜色无声的「秋帷里」。

下片,写秋夜思的回声。「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长夜刚过,贵人本已心凉,全身心地浸透「秋气味」,应算完成「秋夜思」的全篇构建。词人竟运用词的有限文字,写了「秋夜思」的续片,在光和声上继续做文章,因为光和声最易撩动人的思想情感。「晓色」「侵窗纸」,点明早晨来临;「鸡声初起」,表示划破长夜的秋思,给「秋帷」人展示一线希望。晨光伴随不停的鸡声,从「到耳」中给「秋帷」人带来美好回声。或许这「晓色」、「鸡声」的来临,才真正解除「秋帷」人的绵绵夜思。而这一幕就发生在晓色有声的「窗外」,令人长长回味。

全词,写一贵人的秋夜思和馀思,可词中找不到一个「思」字,更找不出在「思什么」。词人运用通感的手法,从色与声的沟通、挪移中构思了「秋帷」人的秋思图。上片,「秋帷」人一言不发,无声胜有声;下片,「鸡声」声声不断,则是有声衬无声。

辑评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此词咏秋夜的人「不寐」。下阕四句,有三句写鸡鸣,用四个「声」字,从晓色侵窗到天明,听得很真切。这种客观描写,实在表现了无寐的人一腔心事,对鸡鸣有特殊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