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宋代] 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依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译文

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毛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毛本调名下注:「前韵」。

「万顷风涛不记苏」句:杨守敬《景苏园帖》收此首及后四首《浣溪沙》石刻墨迹此句下有东坡自注:「公有田在苏州,今荡尽。」傅子立注:「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刘尚荣按:「『公』谓徐君猷。」《东坡外集》所载自注同傅注。

「翠袖依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句:傅子立注:「方雄飞:『翠袖低徊真蹀躞,朱唇得酒假樱桃。』」刘尚荣按:「句出《赠美人四首(其一)》。原句为『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见方雄飞《玄英集·卷六》、别见《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一》。疑傅注另有所本。」

赏析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徐君猷。

上阕写词人酒醉之后依稀听见风声大作,已记不清何时苏醒过来,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银装世界。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下阕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而词人却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词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谪贬的特定环境中的忧思。这一忧思的形象,衬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对比强烈,含蕴更丰。

上阕比较明快,下阕更显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发,恰好为下片的无声形象作提示。上下两阕的重点是最末的无声形象。它们彼此呼应,互为表里,表现了词人一个昼夜的活动和心境。遣词、用字的准确形象,也是这首词的特点。如「不记」二字,看来无足轻重,但它却切词序「酒醒」而表现了醉中的朦胧。「但令」一词,确切地表达了由实景引起的联想中产生的美好愿望。「烂樱珠」,着一「烂」字,活画出酒后朱唇的红润欲滴。

评析

此词创作于元丰五年冬。词的上阕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阕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