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牧,字牧心,自称三教外人,又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思想家。 家世贫寒,南宋亡,遍游名山大川,其身世史无详载。据《洞霄图志》中的《邓文行先生传》记载,邓牧少年时,喜读《庄子》、《列子》等先秦诸子典籍,崇尚古代学者。邓牧虽出身贫寒,但为人清高孤傲,不附权贵,淡泊名利。宋亡后,刚过而立之年的邓牧拒不入仕新朝,与当时的民族志士谢翱、周密等人相来往,同时和一些道士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邓牧到余杭大涤山中的洞霄宫隐居。大德九年,元廷鉴于邓牧的名声,派玄教大师吴全节亲至洞霄宫请其出山做官,被邓牧严词拒绝。隐居期间,邓牧曾和冲霄观道士孟宗玉编辑了《洞霄图志》和《洞霄诗集》二书,详细记载了该地宫观、山水、洞府、古迹、人物、碑记及游览、酬答诗篇。又作传世名作《伯牙琴》。该书是邓牧的诗文集,原作一卷,有诗文六十余篇。在编《四库全书》时,仅存文三十一篇,诗十三首。
-
岁癸已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甘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凡舟楫往还,视潮上下,顷刻数十里。非其时,用人力牵挽,则劳而缓焉。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岩”,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鸡洞”,相传凿石破山,有金鸡鸣飞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为梁,首尾相啮,广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独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废者,间有诵声出廊庑,久听不知何书,殆所谓《兔园册》耶?
渐上,陟林麓,路益峻,则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风起为黄尘,留衣襟不去,他香无是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