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quán wàng

朝 代: 清代

生 卒: 1705 年 ~ 1755 年

生平简介

清浙江鄞县人,字绍衣,号谢山。乾隆元年进士,选庶吉士。借读《永乐大典》,钞难得之书。散馆后以知县用,不就。后曾主蕺山及广东端溪书院讲席。生平钦佩黄宗羲,学问长于史学,对明末忠烈及清初学者事迹,最为留意,所撰《鲒埼亭集》,收此类人士碑、表、传、志极多。又续补黄宗羲《宋元学案》。另有《经史问答》、《勾馀土音》、《汉书地理志稽疑》,并校《水经注》,笺《困学纪闻》,辑《甬上耆旧诗》。

全祖望的诗文 更多
  • 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 南皋见予甬上耆旧集中所录钱侍御帝里篇而叹赏不置即和其作

    琅琦江上无寸土,重趼归来泪如雨。

    侧身且作芦中行,冥飞频为弋者惊。

    头颅出自鲛人室,剩余一丝不我绝。

    莫道我身鸿毛轻,雄虹光照枯磷青。

    扬雄符命那可读,高庙闻之鬼夜哭。

  • 七星岩其一

    天帝当年启大樽,七星罗列似儿孙。

    洞门尚有歌钟在,石室将无秘箓存。

    自昔湖山烟水阔,于今阡陌草莱焚。

    何当反复谣黄鹄,用泻漓江春涨痕。

  • 燕子矶兰若寻苍翁题字

    江东王气已全枯,岂有重兴赤伏符。

    半夜秋风出灵谷,千船军火窜焦湖。

    孤生逐日空三足,碧血沈渊尚一壶。

    此日弥甥辑遗事,可怜题字竟模糊。

  • 秦淮河房追怀复社诸公

    横议多缘世道衰,党人亦自蹈危菑。

    宾寮艳说四公子,芒角犹传三茂材。

    历诋太牢原过激,得沈白马有余哀。

    秦淮水畔行游地,呜咽寒潮带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