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上座为复只要弄唇嘴,为复别有所图,恐伊执著。且执著甚么?为复执著理,执著事,执著色,执著空。若是理,理且作么生执?若是事,事且作么生执?著色、著空亦然。山僧所以寻常向诸上座道,十方诸佛、十方善知识时常垂手。诸上座时常接手,十方诸佛、诸善知识垂手处合委悉也。甚么处是诸上座接手处,还有会处会取好。莫未会得,莫道揔是都来圆取。诸上座傍家行脚,也须审谛,著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过却时光,山僧在众见此多矣。古圣所见诸境,唯见自心。祖师道:不是风动、幡动,风动、幡动者心动。但且凭么会好,别无亲於亲处也。僧问:如何是不生灭底心?向伊道:那个是生灭底心?僧云:争奈学人不见。向伊道:汝若不见,不生不灭底也不是。又问: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学人如何解?向伊道:汝甚解前问已是不会古人语也,因甚。却向伊道:汝甚解,何处是伊解处,莫是于伊分中便点与伊,莫是为伊不会问,却反射伊么?决定非此道理,慎莫错会。除此两会,别又如何商量?诸上座若会得此语也,即会得诸圣揔持门,且作么生会?若会得一音演说,不会得随类各解,凭么道莫是有过无过,说么莫错会好。既不凭么会说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有个下落,始得,每日空上来下去,又不当得人事,且究道眼始得。古人道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会取。
-
木平山里人,貌古年复少。
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
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
城阙今日来,一讴曾已晓。
-
看牡丹(见《唐僧弘秀集》卷五。按《全唐诗》作僧谦光诗,题作《赏牡丹应教》。诗中「毳」字,《全唐诗》作「衲」,「趣」作「事」,)
空(「髪」作「鬓」,「是」作「似」,「曳」作「异」,「晚」作「晓」,「待」作「对」。
谦光,金陵人,有才辩。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五据《分门纂类唐歌诗》、《唐诗纪事》卷七六录此则,今删彼存外。
《全唐诗》作谦光,所据为陶岳《五代史补》卷五。
另《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五灯会元》卷十、《苕溪渔隐丛话》卷五七、《释氏稽古略》亦收作文益诗。
-
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
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
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
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
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
-
须菩提,貌古奇,说空法,法不离。
信不及,又怀疑。
信得及,复何之。
倚笻杖,视东西。
-
鼓鼕鼕,运大功。
满朝人,道路通。
道路通,何所至?达者莫言登宝地。
-
东堂不折桂,南华不学僊,却来乾竺寺,披衣效坐禅。
禅若效坐得,非想亦何偏。
(经刼守闲,不出生死。
)为报参禅者,须悟道中玄。
如何道中玄,真规自宛然。
-
摩尼不随色,色里勿摩尼。
摩尼与众色,不合不分离。
-
国城南,祖师庵。
庵旧址,依云岚。
兽驯淑,人相参。
忽有心,终不堪。
-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
欲免心中闹,但知看古教。
-
一朶菡萏莲,两株青瘦栢。
长向僧家庭,何劳问高格。
-
西山巍巍兮耸碧,漳水澄澄兮练色,对现分明有何极。
(以上十首均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
)。
-
理极忘情谓,如何有喻齐?到头霜夜月,任情(《林间录》作「运」)落前溪。
菓熟猿兼(《林间录》作「兼猿」)重,山长似路迷。
举头残照在,元是住居西。
(《卍续藏经》本《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又见《林间录》卷下。
)。
-
见山不是山,见非何曾别。
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
(《五灯会元》卷十一《三交智嵩禅师》引。
)。
-
正月春,顺时节。
情有无,皆含悦。
君要知,得谁力。
更问谁,教谁决。
-
见山不是山,见水何曾别。
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
-
理极忘情谓,如何有喻齐?
到头霜夜月,任情落前溪。
果熟猿兼重,山长似路迷。
举头残照在,元是住居西。
-
西山巍巍兮耸碧,漳水澄澄兮练色,对现分明有何极。
-
东堂不折桂,南华不学仙。
却来干竺寺,披衣效坐禅。
禅若效坐得,非想亦何偏。
为报参禅者,须悟道中玄。
如何道中玄,真规自宛然。
-
鼓冬冬,运大功。
满朝人,道路通。
道路通,何所至?
达者莫言登宝地。
[五代十国]
885 年 ~ 958 年
文益的诗文全集
共 22 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