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39 成语
生肖成语:
衆虎攒羊

表演战斗场面时所摆的一种阵势。即一人衣羊裘,众披虎皮,各持器械围杀。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小旦]:这是什么阵?[净]:叫做众虎攒羊阵。”

直头老虎

喻莽撞而容易闯祸的人。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我不知说过劝过 桂升 多少次了,我说,你这个毛头星、直头老虎,我晓得你总要闯了祸完结的!”

纸糊老虎

用纸糊的老虎。比喻看似吓人,实际上不堪一击。

郑氏群虎

五代 时 郑昌 八子的合称。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五代 闽中 郑昌 有八子,皆以词学闻,号‘ 郑 氏羣虎’。”

郑氏羣虎

五代 时 郑昌 八子的合称。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人事》:“ 五代 闽中 郑昌 有八子,皆以词学闻,号‘ 郑 氏羣虎’。”

正龙拍虎

①意指某人或某集团为利益驱动做假,被揭穿后还抵死不认;

灶前老虎

方言。猫的别称。《何典》第九回:“ 迷露里鬼 不会武艺,拿了一面挡箭牌,骑隻灶前老虎。”

竈前老虎

方言。猫的别称。《何典》第九回:“ 迷露里鬼 不会武艺,拿了一面挡箭牌,骑隻灶前老虎。”

引虎自衞

比喻依靠恶势力来保卫自己,反会招来祸患。《三国演义》第六二回:“ 严颜 在 巴郡 ,闻 刘璋 差 法正 请 玄德 入 川 ,拊心而嘆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衞者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七节:“这正无异引虎自衞。”

一林二虎

两只凶猛的老虎同处于一个森林。形容两个强有力的人或集团同处一地,势不两立。

熊虎之任

比喻征战的任务。

蝎勒虎子

方言。即壁虎。亦以喻不法的高级官员。《当代》1981年第3期:“党风有所好转,但群众来信批评他们拍的都是些小‘苍蝇’,说他们不敢碰‘蝎勒虎子’。”参见“ 蝎虎 ”。

喂虎割肉

语本《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 餘 所以不俱死,欲为 赵王 、 张君 报 秦 ;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后因以“餵虎割肉”比喻无益的牺牲。 清 林旭 《叔峤印伯居伏魔寺数往访之》诗:“掷鼠忌器空持疑,餵虎割肉有尽时。”

委肉当饿虎之蹊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豕虎传譌

同“ 豕亥鱼鲁 ”。

舍身饲虎

佛教故事。传说 释迦牟尼 过去世曾经是国王 摩诃罗陀 的幼子 摩诃萨埵 ,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蛇乡虎落

谓野兽出没的地方。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 宋 嘉平 、 宝绍 间,叛将 李全 驻兵 淮东 之 山阳 ,骄悍难制,戕 许国 ,逐 姚翀 ,杀命士 荀梦玉 、 杜来 ,士大夫视 山阳 ,不啻如蛇乡虎落。”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俗语。比喻没有出色的人才,差一些的就充当主要角色。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人本没有伤害老虎的心,而老虎却想伤害人。比喻自己虽没有伤害人的意思,别人却一定要伤害你。

人凭志气虎凭威

人靠的是志气,老虎凭的是威风。形容人必须有志气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骑上老虎

犹言骑虎难下。《红楼梦》第五五回:“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

蒲龙艾虎

旧俗扎蒲草为龙形,扎艾草为虎形,于端午节挂在门上,以驱恶辟邪。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端阳》:“五月朔,家家悬硃符,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

朋党执虎

朋党:同类的人为怎么目的而相勾结;执:捉。比喻小人结党营私,危害正义事业。

龙蟠虎遶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宋 范成大 《水龙吟·寿留寺》词:“物外新闻,凤歌鸞翥,龙蟠虎遶。”参见“ 龙盘虎踞 ”。

龙虎真人

指 张天师 。 清 许缵曾 《睢阳行》:“ 龙虎真人 道行高,捡校功曹山鬼号。”参见“ 张天师 ”。

龙跃虎卧

比喻笔势纵横驰骋,自在有力。

龙斗虎争

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

龙拿虎掷

像龙一样抓取,像虎一样跳跃。比喻威武勇猛。

龙威虎振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狼窝虎穴

虎穴:老虎住的洞穴。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地方。

鯨吞虎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 明 张景 《飞丸记·明廷张胆》:“他谋多中伤,威权明仗,鲸吞虎噬谁拦攩?”

江东三虎

指 宋 代 杨紘 、 王鼎 、 王绰 。三人曾提点 江 东刑狱,竞相揭露举发官吏隐罪,无所宽贷,所部官吏目为“三虎”。《宋史·杨紘传》:“ 紘 御下急,常曰:‘不法之人不可贷。去之,止不利一家尔,岂可使郡邑千万家,俱受害邪?’闻者望风解去,

贾虎荀龙

东汉 贾彪 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 彪 (字 伟节 )最优,故天下称曰:“ 贾 氏三虎, 伟节 最怒。”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又 东汉 荀淑 八子,都有名声,时人称为“八龙”,见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正始 中人士比论”

虎门条约

又称《虎门附约》。《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1843年,清政府代表与英国代表在虎门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人可在五处通商口岸租地建屋,这一规定后来成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借口。

虎鬭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 桀 紂 起刀兵,谩説 吴 越 相吞併,也不似这一场虎鬭龙争。”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二折:“我想那 晋阳 城下千寻水,便是 智伯 胸中百万兵,虎鬭龙争。”《儒林外史》第

虎掷龙挐

掷:腾跃。挐:抓。比喻群雄纷相争斗。

虎虎势势

形容勇猛的样子。 梁斌 《红旗谱》一:“老人家听得 老祥大伯 说,猫着腰,虎虎势势地跑前两步,手掌拍得膝盖呱呱地响。”如:看这小牛虎虎势势的样子,不由得令人倒退几步。

虎目豕喙

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国语·晋语八》:“ 叔鱼 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贿死。’遂不视。” 韦昭 注:“虎视眈眈,豕喙长而鋭。”

虎声虎气

形容说话态度粗鲁。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 婵娟 :‘我不愿意同你讲话,我不愿意见你。你们走开,不要挨近我!’ 子兰 :‘好的,不要那样虎声虎气的。你不愿意出来也不勉强,我只想同你说几句话,并不多麻烦。’” 郭沫若 《海寿集·我是中国人

虎溪三笑

佛门传说。 虎溪 在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僧 慧远 居 东林寺 时,送客不过溪。一日 陶潜 、道士 陆修静 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 三笑亭 。世传有“虎溪三笑图”,盖本此。 宋 楼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