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7 成语
数字成语:
四方离乱

四方:天下,各处。指到处发生割据,战乱。

四方云扰

扰:扰乱,纷扰。指天下纷乱,如同乌云翻涌。形容局势动荡不安,到处骚乱。

四壁萧然

四壁:四面墙壁;萧然:寂寞冷落。屋里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四塞之固

原形容国境线四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后泛指地势险要坚固的地方。

四会五达

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四世三公

世:父子相继;三公:执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説三道四

1.乱加谈论。 唐 宋若昭 《女论语·学礼》:“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遍乡村,説三道四,引惹恶声。”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一:“他呀,啥的本事也没有,就是会说三道四。”

十旬四职

旬:十天。一百天高升了四次。形容仕途非常顺利。

商山四皓

旧时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三老四严

缩略语。“三老”指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指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最初由会战于 大庆油田 的人所提出。 李季 《周总理啊,大庆儿女想念你》:“‘三老四严’高标准,总理最

三门四户

各道门户。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便道 岳孔目 有个好浑家,三门四户不出,无人能勾得见。”

三檐四马

三层伞盖、四马并驾的车。为古代贵官之车乘。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三折:“得了一品二职官僚,三簷四马乘着。”参见“ 三簷青罗繖 ”。

三番四复

三、四:指次数之多;番、复:反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群山四应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前三后四

隋 唐 至 宋 风俗,以冬至、元正、寒食为大节,放假七日,其中节前三日,节后四日,俗称“前三后四”。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大节七日假》:“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所谓前三后四之説。僕考之,其来尚矣。”

撁五挂四

谓接连不断。《红楼梦》第一回:“於是接二连三,撁五掛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牵四挂五

牵:牵扯,连带。指许多人或事互相牵连,关系复杂。

汔再汔四

犹言再三再四。 清 魏源 《书<宋名臣言行录>后》:“昌言抨闢,汔再汔四,昭昭国门可悬, 南山 不易矣。”

忙三迭四

十分匆忙的样子。 高凤阁 《垫道》:“ 刘队长 说:‘看你们年青人,总是忙三迭四像掏火似的。倒回去穿件棉衣裳啊,晚上不冷吗?’”

刘四骂人

《旧唐书·刘祎之传》:“父 子翼 ,善吟讽,有学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 李伯药 常称曰:‘ 刘四 虽復駡人,人都不恨。’”后以“刘四駡人”谓用俏皮浅露的语言骂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随园诗话》所载诗,如……

六十四卦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

临川四梦

明 代著名戏曲家 汤显祖 所著《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 汤显祖 为 江西 临川 人。四记皆以梦境穿插,故称。或以 汤显祖 书斋名称为“玉茗堂四梦”。

老三老四

方言。形容自以为是、摆老资格的神态。甬剧《两兄弟》第三场:“啥?我生你出来是叫你老三老四地来教训阿爹的呀!”

唠三叨四

犹言絮絮叨叨。《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居徒四壁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紧三火四

紧、火:急迫,紧急。形容十分急迫。

皇甫四杰

对 明 皇甫冲 、 涍 、 汸 、 濂 四人的美称。《明史·文苑传三·皇甫涍》:“﹝ 皇甫録 ﹞生四子, 冲 、 涍 、 汸 、 濂 ……兄弟并好学工诗,称‘ 皇甫 四杰’。”

花间四友

指莺、燕、蜂、蝶。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一折:“端的是鶯也消魂,燕也含羞,蜂与蝶花间四友。呆打頦都歇在荳蔻梢头。” 明 汤显祖 吕硕园 《还魂记·冥判》:“那花间四友你差排,叫鶯窥燕猜,倩蜂媒蝶採。”

和合四象

气功术语。指在进行气功锻炼时,要求眼、耳、鼻、舌处于一种特定状态。 宋 张伯端 《<金丹四百字>序》:“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谓之和合四象。”

勾三搭四

谓引诱和调戏妇女。是“勾搭”的嵌词式,起加重语气作用。 欧阳山 《三家巷》第一章:“你只管去勾三搭四,什么烂货使妈,婊子娘姨,我眼不见,只当是干净。”

富有四海

有:占有,享有;四海:指全国。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

二十四品

唐 司空图 著有《二十四诗品》一书,把我国诗歌风格归纳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

二十四史

◎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a long intricate story]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

二并四具

谓贤主、嘉宾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同时具备。语本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四美具,二难并。” 宋 张榘 《贺新凉》词:“倒挽峡流归笔底,衮衮二并四具。”

二尺四寸

汉 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唐 、 虞 、 夏 、 殷 ,同载在二尺四寸,儒者推读,朝夕讲习。”

二十四旗

清 代军队编制,将统辖的 蒙族 和 汉族 军队,分别编为 蒙古军 八旗和 汉军 八旗,与原有 满族 八旗,共为“二十四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八旗之制》:“其后归附日众,乃析为八。以本部所属者为 满洲 , 蒙古 部落而迁入者为 蒙古

二十四神

道教谓人体中有与自然界二十四气相应的二十四神。即上景八神(脑、发、皮肤、目、项髓、膂、鼻、舌)、中景八神(喉、肺、心、肝、胆、左肾、右肾、脾)和下景八神(胃、穷肠、大小肠、胴、胸膈、两胁、左阴左阳、右阴右阳)的合称。二十四神各有名与字。修道

二十四治

五斗米道的二十四个传教点,多在 四川 省内。首治为 阳平 治。诸治由 张道陵 及其子孙担任首领(称都功)。见《蜀中广记》卷七一。《云笈七籤》卷二八:“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付天师 张道陵 奉行布化。”

二十四孝

指古代二十四名尽孝的典型人物。旧传 元 郭守敬 弟 守正 辑 虞舜 、 汉文帝 、 曾参 、 闵损 、 仲由 、 董永 、 郯子 、 江革 、 陆绩 、 唐夫人 、 吴猛 、 王祥 、 郭巨 、 杨香 、 朱寿昌 、 庾黔娄 、 老莱子

二十四司

(1).对古代中央六部每部分设四司的统称。其制始于 隋 ,统辖于尚书省, 唐 因之,各司名称不尽相同。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二十四司》:“ 隋 有天下,尚书有六曹二十四司,即今都省列曹是也。其制自 隋 始也。”参阅《隋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