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14 成语
数字成语:
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避君三舍

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八难三灾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坐五行三

犹言作威作福。《金瓶梅词话》第八一回:“你还不知 韩伙计 两口儿,在那府中好不受用富贵,独自住着一所宅子,呼奴使婢,坐五行三, 翟管家 以老爷呼之。”

祖宗三代

泛指祖宗上辈。常用于骂人或表示鄙夷的场合。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七六回:“伪军们回到碉堡里,虽然心头的气愤消减了一些,但仍不断地祖宗三代的咒骂。”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七:“虽然有一个保姆,她还抢着自己洗尿片,生怕别人

朱絃三叹

独窦恰だ旨恰罚骸啊肚迕怼分???煜叶?柙剑?汲??龂@,有遗音者矣。”后因以“朱絃三嘆”指称音乐的美妙。 宋 苏轼 《答仲屯田次韵》:“大木百围生远籟,朱絃三嘆有遗音。” 清 查慎行 《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诗:“《流水》一弹真絶调,朱絃

猪头三牲

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亦泛指祭品。《西游记》第三二回:“ 银角 用手指道:‘这骑白马的是 唐僧 ,这毛脸的是 孙行者 。’ 八戒 听见道:‘城隍,没我便也罢了,猪头三牲,清醮二十四分……’口里嘮叨,只管许愿。”

周三径一

圆周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为三比一。系古代关于圆周率的不太精确的估算。 唐 杨炯 《浑天赋》:“周三径一,远近乖於辰极;东井南箕,曲直殊於河汉。”参见“ 圆周率 ”。

中兴三明

指 诸葛恢 等 东晋 三名臣。《晋书·诸葛恢传》:“ 诸葛恢 ,字 道明 ……於时 潁川 荀闓 ,字 道明 , 陈留 蔡謨 ,字 道明 ,与 恢 俱有名誉,号曰:‘中兴三明’。人为之语曰:‘京都三 明 各有名, 蔡 氏儒雅 荀葛 清。’

郑国三良

指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个 郑国 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 郑 有 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宋 无名氏 《喜迁莺·贺生第三子》词:“古今三絶,惟 郑国 三良, 汉 家三杰。”

郑虔三绝

谓 唐 郑虔 诗、书、画皆精妙。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郑广文 ( 虔 字)学书而病无纸,知 慈恩寺 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製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 玄宗 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絶。’”《新唐书·

郑虔三絶

zhènɡ qián sān jué

雨天三昧

世尊将说《法华经》入三昧之时,天雨四种之花。见《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及《佛说阿弥陀经》。后用以称自然现象的变幻。 宋 陶穀 《清异录·雨天三昧》:“ 闽 昶 ( 孟昶 )春餘宴后苑,飞红满空, 昶 曰:‘《弥陀经》云:“雨天曼陀罗华”,

余一余三

《礼记·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 孔颖达 疏:“每年之率,入物分为四分,一分拟为储积,三分而当年所用。二年又留一分,三年又留一分。是三年揔得三分,为一年之蓄。三十年之率,当有十年之蓄。”又《汉书·食货志上》:“民三年耕,则餘一年之

渔阳三叠

即《渔阳参挝》。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渔阳三迭》音隆隆,红叶乱坼当秋风。”参见“ 渔阳参挝 ”。

渔阳三弄

即《渔阳参挝》。 清 沉起凤 《谐铎·穷士扶乩》:“诗肠齷齪,何时湔洗,吾当借 康 家鼓,作《渔阳三弄》也。”参见“ 渔阳参挝 ”。

应天三絶

yīnɡ tiān sān jué

应天三绝

应天寺有三绝,即人的画、诗、书法三者俱佳。

仪同三司

散官名。三司即三公。 汉 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东汉 殇帝 延平 元年, 邓隲 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 魏 晋 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 北周 改开府仪同

一祖三宗

元 方回 论诗的一种见解。他贬斥北 宋 杨亿 、 刘筠 等所创的西昆派,而推崇 黄庭坚 等所创的 江西 诗派,并主“一祖三宗”之说。即以 杜甫 为 唐 诗之冠,是为一祖; 黄庭坚 、 陈师道 俱师法 杜甫 , 陈与义 嗣于后,是为三宗。

一茅三脊

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茅。《管子·封禅》:“ 江 淮 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 尹知章 注:“所得灵茅。”《管子·轻重丁》:“ 江 淮 之间,有一茅而三脊,毋至其本,名之曰菁茅……诸从天子封於 太山 、禪於 梁父 者,必

一年三秀

古人谓芝草一年三次开花,服之可以长生。《文选·张衡<思玄赋>》:“冀一年之三秀兮,遒白露之为霜。” 李善 注:“《楚辞》:‘采三秀於山间。’ 王逸 曰:‘三秀,谓芝草也。’”《文选·嵇康<幽愤诗>》:“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吕延济 注:“

一字三缣

《新唐书·皇甫湜传》载, 裴度 修 福先寺 ,将立碑。 皇甫湜 即请斗酒,饮酣,援笔立就。 度 赠以车马、缯彩甚厚。 湜 大怒曰:“自吾为《顾况集序》,未常许人。今碑字三千,字三縑,何遇我薄邪?” 度 笑,酬以绢九千疋。后因以“一字三縑”谓

一年三节

指一年中的端午、中秋、春节。《海上花列传》第九回:“耐搭我一年三节生意包仔下来。”

一食三起

原指周公旦勤于接待来客,吃饭时,三次吐出食物急于迎客。形容殷勤待士。

一身三手

一个人身上长三只手。比喻虽多无用。

一月三舟

佛家语,同是一个月亮,三只船上的人看的角度各不一样。比喻佛家的道规只有一个,而因人理解不同而异。

一夕三迁

一夜之间三次迁移。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令人提心吊胆,不得安宁。

一夕三叹

夕:晚上;三:多次。一夜之间反复叹息。

一咏三叹

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一呼三颠

比喻动摇、不稳定。

阳关三叠

古曲名。又称《渭城曲》。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 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盃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而得名。后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诵唱,逐谓之《阳关三叠》。 宋 苏轼 《仇池笔记·阳关三迭》:“旧传《

浔阳三隐

指 晋 周续之 、 刘遗民 、 陶潜 。因三人皆隐居 浔阳 ,故称。《宋书·隐逸传·周续之》:“﹝ 续之 ﹞既而闲居读《老》《易》,入 庐山 事沙门 释慧远 。时 彭城 刘遗民 遁跡 庐山 , 陶渊明 亦不应徵命,谓之 潯阳 三隐。”

寻阳三隐

指 周续之 、 刘遗民 、 陶潜 三人。《宋书·隐逸传·周续之》:“既而闲居读《老》《易》,入 庐山 事沙门释 慧远 。时 彭城 刘 遗民 遁迹 庐山 , 陶渊明 亦不应徵命,谓之 寻阳 三隐。”

血国三千

喻指众多的诸侯国。商贾及得国者可以从中取利,犹如蚊虫有无穷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故称。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问﹞‘货殖。’曰:‘蚊。’曰:‘血国三千,使捋疏,饮水,褐博,没齿无愁也。’” 汪荣宝 义疏:“ 宋 ( 宋咸 )云:‘

性三品说

汉 董仲舒 和 唐 韩愈 的人性学说。 董仲舒 把人性区分为所谓“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主张“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因“中民之性”可上可下,可善可恶,“性待渐於教训,而后能为善” 韩愈 进一步提出“性之品有

瞎三话四

◎ [reckless talk] 〈方〉∶瞎说,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