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耳目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一人耳目

一:统一。统一人们的视听,便于指挥。

耀目晶光

形容器物闪闪发亮,使人眼花缭乱。

心存目识

识:记。指对某种事物心中已有深刻的印象。

湘东一目

湘东王 萧绎 初生时患眼疾, 梁高祖 自为医治,遂盲一目。后在 江陵 称帝,是为 元帝 。即位第三年, 西魏 攻陷 江陵 ,被杀。见《梁书·元帝纪》。后人以“湘东一目”指棋眼。 宋 黄庭坚 《弈棋》诗之二:“ 湘东 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

文案孔目

文书与档案的条目。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至 范曄 举例,始全録姓名,歷短行於卷中,丛细字於标外。其子孙附出者,注於祖先下,乃类俗之文案孔目,药草经方,烦碎之至,孰过於此。”

网目不疏

网目:指法网;疏:疏漏。比喻法令法规细致周密。

网之一目

目:孔、眼儿。网和一个眼。比喻离开整体,孤立的一个不起作用。

題目正名

戏曲用语。 元 明 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全剧主要关目,用末句写出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如 马致远 《汉宫秋》,其结尾对句是“沉黑江 明妃 青塚 恨,破幽梦孤鴈 汉 宫秋”;又

题目正名

戏曲用语。 元 明 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全剧主要关目,用末句写出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如 马致远 《汉宫秋》,其结尾对句是“沉黑江 明妃 青塚 恨,破幽梦孤鴈 汉 宫秋”;又 如

竦魂骇目

极言惊骇之状。竦,通“ 悚 ”。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从山之右翼,临不测而观之,竦魂骇目,亦天下之一奇也。”

私视使目盲

私视:为了私欲产生的偏见。偏私的看法,会使人看不清方向。

私房关目

关目:事情,情节。指秘密的事情。

顺耳悦目

顺耳:合乎心意,听着舒服;悦:好看。听着舒服,看着好看。指言行迎合人的心意。

疏眉朗目

参见[朗目疏眉]。

十目十手

十个人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离不开众人的监督。

上用目,则下饰观

在上边的能够明察,下边的伪装行为就会被发现。

三年不目月

三年不见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胧。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

瞿目缩舌

犹言瞠目结舌。形容吃惊恐惧的样子。 明 唐顺之 《笔畴序》:“小夫、妇人恣睢兇毒於冥冥,或惧之以士师理官之法,彼有傲然而已矣。巫儿、佛媪为之张皇神鬼,指徵机祥,则彼且瞿目缩舌而骇汗。”

青莲花目

指 如来佛 的如同青莲花瓣的眼目。《楞严经》卷一:“纵观 如来 青莲花目。”原注:“佛的眼目如同青莲花瓣子一样。”参见“ 青目 ”。

倾耳侧目

倾耳:侧过耳朵倾听;侧目:斜眼而看。侧着耳朵听,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的样子。

蓬心蒿目

心似飞蓬随风乱舞,眼若蒿烟迷矇恍惚。形容内心没有主见,现眼迷惑不清。

怒目戟指

戟指:用食指和中指指着别人,象戟的形状。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目连嗐头

一种特别加长的号筒,专用于道场和目连戏。嗐头, 绍兴 方言,即号筒。 清 范寅 《越谚》中说是“铜製,长四尺”。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这乐器好像喇叭,细而长,可有七八尺,大约是鬼物所爱听的罢,和鬼无关的时候就不用;吹起来Nhatu

目连救母

宋 杂剧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参见“ 目连 ”。

目不忍覩

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悲惨。 清 薛福成 《观巴黎油画记》:“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覩。”

目论浅识

目论:眼前之论。比喻见识短浅。

目营心匠

仔细观察测量,巧妙构思设计。

目短于自见

短:短处,局限;自见:自己看见自己。眼睛的短处在于自己看不见自己。比喻人难有自知之明。

目瞪口噤

目瞪:睁大眼睛直视;口噤: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目瞠口哆

哆:张口的样子。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因惊吓或害怕而发愣。

目无流视

眼睛不往四处看。形容人品行端正。

目挑心与

用眼神挑逗,内心相许。

目所履历

履历:经历。眼睛所看到的。

目成眉语

目成:用眼光传情达意。指男女相爱,目光传情,两心相许。

目成心授

目成:用眼光传情达意。指男女相爱,目光传情,两心相许。

目想心存

凝思想象。多指追忆故人或往事。

目往神受

往:过;受:感受。看一眼便心领神会。形容人机智灵敏。

目如悬珠

眼睛像一对悬挂着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目可瞻马

眼睛只能看到远处的马。比喻见大不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