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共 2236 词语
词语首拼:
二拇指

第二个手指头;食指。

二拇指头

1.即食指。又称二拇指。

二柰

1.指白柰与赤柰。柰,即花红。

二年生

种子萌发的当年只长出根和叶子,次年才开花结实,然后死亡的,如萝卜、白菜、洋葱等植物都是二年生的。

二拍

1.《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二七大罢工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汉口、长辛店等地镇压罢工工人,造成流血惨案,所以这次罢工叫二七大罢工。

二气

1.指阴﹑阳。 2.二节气。

二曲

1.陕西省周至县(原眛厔县)的别名。眛,水曲;厔,山曲,故又名"二曲"。 2.清初学者李飆的别号。飆为周至人,自署曰二曲土室病夫,学者称二曲先生。

二泉

1.指无锡惠泉。因其有天下第二泉之称,故名。

二人传

1.见"二人转"。

二人台

◎ 二人台 èr rén tái [song and dance duet prevailedin Nei Menggu] 戏曲剧种之一,初为走唱形式,二人表演,后发展为多人演唱的舞台剧

二人转

◎ 二人转 èrrénzhuàn [a song-and-dance duet popular in the Northeast] 曲艺的一种。亦名双玩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由二人表演,作一旦一丑,以唱、说、做、舞、绝为主要手段敷演故事

二阮

1.指晋阮籍与侄咸。二人均为竹林七贤之一。

二色

1.犹言斑白。 2.指喜﹑愠之色。 3.犹两种,两样。 4.旧时指置妾或有外遇。

二穡

1.见"二稚"。

二舌

1.谓说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二审

见〖第二审〗。

二声

1.七音中的变宫﹑变征。

二牲

1.小羊和雁(鹅)。

二胜环

1.见"二圣环"。

二省

1.指中书省﹑尚书省。

二师

1.指左师﹑右师。春秋宋乡里之官。 2.左右翼军队。 3.指殷少师比干和父师箕子。

二十八舍

1.即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二十八天

1.佛教对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的统称。

二十二史

1.清乾隆初年刊行《明史》,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清钱大昕着有《二十二史考异》﹑清赵翼着有《二十二史札记》。参见"二十一史"。

二十进制

又称“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简称“bcd”码。将十进制数采用二进制的编码形式来表示的计数方法。一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来表示。有多种表示方法,常用的是8421码,8、4、2、1分别表示四位二进制数中从左到右各位的位权值。如十进制数97可表示为:10010111。

二十六史

1."二十五史"加《清史稿》的合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长篇小说。清代吴沃尧作。一百零八回。以1884年中法战争到1903年前后二十年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见闻,描绘了晚清社会官场、儒林、商界、家庭的种种怪现状,对社会现实作了较全面的暴露。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二十四番花信

1.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十四节

1.见"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 二十四节气 èrshísì jiéqì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二十四考中书令

1.唐郭子仪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遂以借称郭子仪。《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富郑公﹞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

二十四品

1.唐司空图着有《二十四诗品》一书,把我国诗歌风格归纳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

二十四旗

1.清代军队编制,将统辖的蒙族和汉族军队,分别编为蒙古军八旗和汉军八旗,与原有满族八旗,共为"二十四旗"。清昭槤《啸亭杂录.八旗之制》"其后归附日众,乃析为八。以本部所属者为满洲,蒙古部落而迁入者为蒙古,明人为汉军,合为二十四旗,制度备焉。"参阅《清文献通考.兵一》。

二十四桥

1.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西郊。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方舆胜览》谓隋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宋韩令坤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宋沈括《梦溪补笔谈.杂志》"扬州在唐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自驿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系指扬州城外西自浊河桥茶园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沿途所有的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说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

二十四诗品

诗论。简称《诗品》。唐代司空图撰。一卷。书中将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目,每目下面用十二个四字句形容其风格特征,但作者推崇的主要是冲淡的风格。

二十四时

1.即二十四节气。 2.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二十四史

◎ 二十四史 èr shí sì shǐ [the Twenty-Four Histories;a long intricate story]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友

1.指晋惠帝时以文才而屈节出入于秘书监贾谧之门的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刘琨﹑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