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 辛弃疾
烟芜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注释

丑奴儿:四卷本甲集作“采桑子”。

博山:地名,位于上饶以东永丰县境内,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东路·信州》:“博山在永丰西二十里,古名‘通元峰’,以形似庐山香炉峰,故改今名。”

烟芜:四卷本作“烟迷”。

露麦:广信书院本作“露夌”,玆从四卷本甲集。

烘晴:谓阳光映照晴空。唐·宋璟 《梅花赋》:“爱日烘晴,明蟾照夜,又如神人,来自姑射。”宋·范成大《次韵徐提举游石湖三绝·其二》:“日脚烘晴已破烟,山头云气尚披绵。”

提壶、脱裤、催归:俱鸟名,以其鸣声而得名者也。

提壶:鸟名,亦作“提壶芦”、亦作“提胡芦”,即鹈鹕,盖以鸣声而得名。唐·刘禹锡《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宋·王禹称《初入山闻提壶鸟》诗:“迁客由来长合醉,不烦幽鸟道提壶。”宋·梅尧臣《禽言》诗:“提壶卢,沽酒去。”宋·欧阳修《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宋·梅尧臣《和永叔六篇·啼鸟》:“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脱裤:布谷鸟的别称。因鸣声而得名。宋·苏轼《五禽言诗·其二》:“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裤,不辞脱裤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宋·王十朋集注:“土人谓布谷为脱却破裤。”宋·陆游《闻鸟声有感诗·其一》:“小市提壶酤浊酒,东陂脱裤插青秧。”

催归:鸟名。子规、杜鹃之别称。唐·韩愈《赠同游者》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七》:“退之有诗赠同游者:‘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鲁直曰:‘馀儿时每哦此诗,而了不解其意。自出陕右,吾年五十八矣。时春晚,偶忆此诗方悟‘唤起’、‘催归’,二禽名也。名不虚设,人故不觉耳。古人于小诗用意精深如此,况其大者乎?’盖其学问渊源,有五石六鹢之旨。‘催归’,子规也。‘唤起’声如络纬,圆转清亮,偏于春晚鸣,江南谓之‘春唤’。”